[实用新型]低矮空间手动葫芦行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43843.8 | 申请日: | 2018-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934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杨鑫滨;王城宇;童灵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岭市太平高级职业中学 |
主分类号: | B66C19/02 | 分类号: | B66C19/02;B66C9/14 |
代理公司: | 济南旌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10 | 代理人: | 王如意 |
地址: | 317500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二丝杆 第一丝杆 转轴 低矮空间 手动葫芦 轴承连接 挂杆 通孔 行吊 吊钩 避免装置 对称状态 螺纹方向 中部位置 葫芦吊 竖向杆 万向轮 链轮 受力 竖向 外周 下端 平行 穿过 | ||
低矮空间手动葫芦行吊设备,包括两个竖向的且相互平行的A形支架,A形支架的竖向杆下端均分别固定安装万向轮,位于左侧的A形支架的内侧顶部通过轴承连接第一丝杆的一端,第一丝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第二丝杆的一端,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的螺纹方向相反,第二丝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转轴的一端,位于右侧的A形支架的内侧顶部开设通孔,第一转轴的另一端从通孔内穿过且外周与之通过轴承连接,第一转轴的另一端固定安装第一链轮。第二挂杆与第一挂杆在使用时能始终保持对称状态,因此U形葫芦吊块与吊钩始终处于装置的中部位置,能进一步避免装置受力不平衡导致倾斜,在使用时更加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行吊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低矮空间手动葫芦行吊设备。
背景技术
行吊是生产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起重设备,在机械加工生产、建筑等领域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其中手拉葫芦是一种使用简单,携带方便的手动起重机械,手拉葫芦适用于小型设备和货物的短距离吊运,但是现有的手拉葫芦内部结构较为复杂,造价较高,不易于维修,并且在使用时需要先将其悬挂到更高的位置,不适用于低矮空间的吊运作业,并且现有的手拉葫芦大多采用链条结构,在使用时链条易于摆动,使其在工作时较不稳定,甚至易于撞击到工作人员引发安全事故,很难保证安全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矮空间手动葫芦行吊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低矮空间手动葫芦行吊设备,包括两个竖向的且相互平行的A形支架,A形支架的竖向杆下端均分别固定安装万向轮,位于左侧的A形支架的内侧顶部通过轴承连接第一丝杆的一端,第一丝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第二丝杆的一端,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的螺纹方向相反,第二丝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转轴的一端,位于右侧的A形支架的内侧顶部开设通孔,第一转轴的另一端从通孔内穿过且外周与之通过轴承连接,第一转轴的另一端固定安装第一链轮,位于右侧的A形支架的横向杆的外侧中部通过轴承安装横向的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外周中部固定安装第二链轮,第二链轮位于第一链轮的正下方,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之间通过链条活动连接,第一丝杆的外周螺纹安装第一螺母,第二丝杆的外周螺纹安装第二螺母,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对称分布,第一螺母的底面铰接安装第一挂杆,第一挂杆为U形杆,第二螺母的底面铰接安装第二挂杆,第二挂杆位于第一挂杆的U形口之间,第二挂杆与第一挂杆的底部铰接连接,两个 A形支架之间设有U形葫芦吊块, U形葫芦吊块的前后两面内壁分别与第二挂杆与第一挂杆的铰接轴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 U形葫芦吊块的底面中部固定安装吊钩。
如上所述的低矮空间手动葫芦行吊设备,所述的U形葫芦吊块的底面中部通过轴承安装吊钩。
如上所述的低矮空间手动葫芦行吊设备,所述的万向轮均自带刹车装置。
如上所述的低矮空间手动葫芦行吊设备,所述的第二转轴的右端固定安装手摇把手。
如上所述的低矮空间手动葫芦行吊设备,所述的A形支架的上方设有横梁,横梁的底面两侧分别与对应的A形支架的上端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低矮空间手动葫芦行吊设备,所述的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均为梯形螺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岭市太平高级职业中学,未经温岭市太平高级职业中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438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农机维修的吊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装修用便于固定的吊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