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酸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39955.6 | 申请日: | 2018-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931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兵;徐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常青树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5/06 | 分类号: | B01F5/06;B01F15/06;B01F15/02 |
代理公司: | 昆明润勤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5 | 代理人: | 付石健 |
地址: | 655200***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酸器 计量泵 酸液 进酸管 本实用新型 折流板 内腔 切线方向 外壳圆柱 有效冷却 降液板 冷却管 添加量 动能 两组 穿透 计量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酸器,包括混酸器外壳、第一计量泵、第二计量泵,所述第一计量泵通过第一进酸管与混酸器外壳内的混合内腔相连接,并且所述第一进酸管沿混酸器外壳圆柱面的切线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计量泵与第二进酸管的顶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进酸管的末端穿透混酸器外壳置于混合内腔的内部。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通过设置两组计量泵能够有效的计量酸液的添加量,并且方便控制添加速率;并且在自身动能的作用下使得两种酸液自主进行混合,再通过设置第一折流板、第二折流板与降液板,酸液被混合均匀;并且因为有些酸液在输送时就会产生热量,因此通过设置冷却管能够有效冷却酸液,使得反应能够正常进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混酸器。
背景技术
混酸也称混合酸,又名超强酸,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将特定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酸,按特定的比例,特定的混合方式混合而得到,用于特定的化学或工艺过程。很多时候混合后酸性或某种性能会增强;例如硝酸和盐酸按一定比例混合的混酸,称为“王水”,是一种非常强的混酸,能溶解金、铂这样难溶的金属。
想要得到合适的混酸首先就要有合适的混合设备,现如今的混酸器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生产需求,首先是酸液的添加量不好控制,其次是现如今的混酸器还需要搅拌设备,但是搅拌设备很容易被损坏,难以维修,增加了经济成本;并且有的酸(例如硫酸)在输送及混合时容易产生热量和酸气,而现如今的混酸器并没有对此添加经济而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酸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酸器,包括混酸器外壳、第一计量泵、第二计量泵,所述混酸器外壳整体为圆柱形结构,并且所述混酸器外壳内部中空;所述第一计量泵的一端与预定的储酸罐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进酸管相连接,所述第一进酸管的末端穿透混酸器外壳与混合内腔相连接,并且所述第一进酸管沿混酸器外壳圆柱面的切线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计量泵的一端与预定的另一储酸罐相连接,第二计量泵的另一端与第二进酸管的顶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进酸管竖直设置,并且置于混酸器外壳顶部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进酸管的末端穿透混酸器外壳置于混合内腔的内部;所述第二进酸管的底端为封闭式设计,并且第二进酸管置于混合内腔的部分圆周管身上均匀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第二进酸管的外侧套设有一根冷却管,所述冷却管为直径大于第二进酸管的圆柱形管,并且第二进酸管与冷却管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冷却管的底端通过密封法兰固定在混酸器外壳的顶部,并且冷却管的顶端还通过密封法兰固定在第二进酸管的圆周侧壁上;所述冷却管的上端管身上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左端穿透冷却管的外壳与其内管腔相连接,并且所述进水管沿冷却管圆柱面的切线方向设置,所述冷却管的下端管身上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同样沿冷却管圆柱面的切线方向设置,所述进水管、出水管的规格直径大小相同,并且位于同于竖直线上;所述混酸器外壳的混合内腔同样为圆柱形结构,并且所述混合内腔的圆周侧壁上固定设有第一折流板与第二折流板,所述两块折流板沿对立方向固定设置,并且第二折流板位于第一折流板的下方;所述混酸器外壳的底部开设有混酸出料口,并且所述混酸出料口开设在混酸器外壳底部的中心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水管与冷却管相连接处设有第一电磁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折流板与第二折流板的上表面均开设有若干导流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混酸器外壳的顶端左侧还设有废气导出管,所述废气导出管的末端穿透混酸器外壳与混合内腔相连接,并且连接处设有第二电磁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折流板的下方还固定设有降液板,所述降液板整体为圆形板,并且降液板上均匀开设有若干降液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常青树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常青树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399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泡细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氯代甲氧基脂肪酸甲酯用混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