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起床辅助牵引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839759.9 | 申请日: | 2018-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873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凤美;余忠香;刘晓蓉;丁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A61G7/05 | 分类号: | A61G7/0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2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卷扬装置 卧床 本实用新型 按摩手柄 牵引系统 电机 动力系统 伺服电路 牵引绳 正向 起床 医疗器械领域 表面设置 反向转动 日常护理 医疗护理 固定端 活动量 小圆柱 手感 平躺 握持 坐起 省力 塑胶 帮助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护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长期卧床病人的日常护理用医疗器械领域。医院内收治有大量长期卧床患者,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增加病人的活动量非常重要。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起床辅助牵引系统,依次包括按摩手柄、牵引绳和固定端,还设置有自动卷扬装置,按摩手柄安装在自动卷扬装置一端,牵引绳由自动卷扬装置引出,自动卷扬装置内设置有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可以是由伺服电路分别控制的一个正向电机和一个反向电机,或者是由伺服电路控制的一个可以正向和反向转动的电机。在按摩手柄表面设置塑胶小圆柱,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卧床病人在无他人帮助的情况,通过本牵引系统的帮助非常省力地实现从平躺和坐起的问题,并且病人握持手感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护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长期卧床病人的日常护理用医疗器械的领域。
背景技术
医院内收治有大量长期卧床患者,长期卧床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常见的原因,因严重疾病而长期卧床的病人也同样存在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潜在因素,如恶性肿瘤、肾功能不良、严重感染、严重烧伤或重度脱水等疾病的病人,可能在短期内都不能下床活动。尤其是神经内科的病人的发病率很高,因为这些病人大多数是脑血管意外的老年人,发病后造成偏瘫,需长期卧床。而在脑血管意外的病人中,大多数又属于脑动脉硬化继发脑动脉血栓形成的病人,这种病本身就存在着血液高凝状态,更容易形成血栓,自然也容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因此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增加病人的活动量是非常重要的。现阶段的卧床病人起床,绝大多数是家属或护工帮忙将其扶起,也有一种简单的绳索,一头系在床尾,另一头放在病头。然而简单的绳索无外力帮助,病人使用时非常吃力,而且手握部分握持体验差。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卧床病人在无他人帮助的情况,通过本牵引系统的帮助非常省力地实现从平躺到坐起。
本发明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手握部位设计为塑胶小圆柱,病人握持手感好。
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起床辅助牵引系统,依次包括按摩手柄6、牵引绳1和固定端10,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自动卷扬装置2,按摩手柄6安装在自动卷扬装置一端,牵引绳1由自动卷扬装置引出,自动卷扬装置内设置有动力系统。
进一步,所述动力系统为由伺服电路分别控制的一个正向电机和一个反向电机。
进一步,所述动力系统为由伺服电路控制的一个可以正向和反向转动的电机。
进一步,在按摩手柄6表面设置有塑胶小圆柱。
进一步,所述固定端10由病床上的固定架7、末端卡套8、位置固定器9组成。
更进一步,在所述自动卷扬装置上还设置有usb接口4。
更进一步,在所述自动卷扬装置上还设置有其他通讯接口5。
附图说明
图1为起床辅助牵引系统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牵引绳,2为自动卷扬装置,3为起卧开关,4为usb接口,6为按摩手柄,10为固定端。
图2为固定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7为病床上的固定架,8为末端卡套,9为位置固定器,A 为牵引绳上一处部位,其截面呈棘齿状。
图3为起床辅助牵引系统的另一种总体结构示意图,5为其他通讯接口。
图4为起卧开关3的示意图,开关分三档,向“卧”方向滑动为卧状态,牵引绳慢慢吐出变长,向“起”方向滑动为起状态,牵引绳慢慢卷进变短,中间位置为停止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未经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397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疗床床垫防滑装置
- 下一篇:一种辅助病人摆正侧卧姿势的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