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爬山用防滑支撑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39427.0 | 申请日: | 2018-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692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张秀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秀云 |
主分类号: | A45B9/02 | 分类号: | A45B9/02;A45B3/00;A63B29/08 |
代理公司: | 11777 北京艾皮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冯铁惠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杆 爬山 把手 锁扣装置 支撑设备 定位孔 弹扣 防滑 尖套 马蹄 设备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 登山设备 快速收纳 防滑性 上表面 吸汗垫 右侧面 指南针 和泥 雪地 装设 磨损 收缩 摩擦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爬山用防滑支撑设备,涉及爬山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把手,所述把手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吸汗垫,且把手的上表面设置有指南针,所述把手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牵扯装置。该爬山用防滑支撑设备,通过杖尖、锁扣装置、定位孔、弹扣、踏雪板和马蹄尖套的相互配合,利用定位孔和弹扣将第一节杆和第二节杆之间或者第二节杆和第二节杆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固定,当第二节杆和第三节杆收缩到第一节杆内,利用锁扣装置进行固定,实现了登山设备的快速收纳,踏雪板的装设,能够避免杖尖投入雪地和泥池乱石过深处,通过设置马蹄尖套,增大了杖尖与地面的摩擦,减少了杖尖与地面的磨损,起到保护的作用,提高了爬山设备的防滑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爬山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爬山用防滑支撑设备。
背景技术
登山是指在特定要求下,运动员徒手或使用专门装备,从低海拔地形向高海拔山峰进行攀登的一项体育活动。登山运动可分为登山探险(也称高山探险)、竞技攀登(包括攀岩、攀冰等)和健身性登山。登山设备要适应登山运动的环境条件,在设计、选材、用料、制作上要尽量使其轻便、坚固、高效,并能一物多用。经常出外进行登山野营活动对人体有很大的好处,从医学角度来说,它对人的视力、心肺功能、四肢协调能力、体内多余脂肪的消耗、延缓人体衰老等五个方面有直接的益处。
由于特殊的地理构造,在爬山时,人们往往需要准备很多的辅助设备,以应对爬山过程中各种的突发情况。
在这些辅助设备中,用于支撑的登山杖是其中重要的设备之一。现有的登山杖结构比较简单,多为一根直杆或者拐杖,起到支撑人体的效果,但是功能单一且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登山杖的底端大多为杖尖,与地面摩擦力小,且防滑性能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爬山用防滑支撑设备,解决了现有的登山杖结构比较简单,功能单一且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登山杖的底端大多为杖尖,与地面摩擦力小,且防滑性能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爬山用防滑支撑设备,包括把手,所述把手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吸汗垫,且把手的上表面设置有指南针,所述把手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牵扯装置,且把手的底端与第一节杆的顶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节杆底端的内壁套接有第二节杆,且第二节杆与第一节杆通过定位孔和弹扣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孔开设在第一节杆的正面,且弹扣设置在第二节杆的顶端,所述第二节杆与第三节杆通过定位孔和弹扣固定连接,且第一节杆和第二节杆底端的外表面均套接有固定套。
所述固定套的正面设置有锁扣装置,且第三节杆的底端与杖尖的顶端固定连接,且杖尖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踏雪板,所述杖尖的底端螺纹连接有马蹄尖套。
优选的,所述牵扯装置包括钩环,且钩环固定连接在把手的右侧面,所述钩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绳。
优选的,所述踏雪板包括雪托,且雪托螺纹连接在杖尖的外表面,所述雪托的上表面开设有漏雪孔。
优选的,所述锁扣装置包括螺纹筒,且螺纹筒的右侧面与固定套的左侧面卡接,所述螺纹筒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柱,且螺纹柱的右端穿过固定套与旋转轴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握柄的一端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把手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且把手形状为L形。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秀云,未经张秀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394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