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及其盖板组件、转接片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37532.0 | 申请日: | 201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897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刘聪毅;张勇杰;齐彬伟;张立;李国伟;赵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H01M2/04;H01M10/04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李天龙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接 转接片 电芯极耳 盖板组件 极柱 电池 本实用新型 导电连接 焊接固定 盖板 可弯折 软连接 电芯封装 壳体内部 影响电池 固定部 电芯 后弯 壳体 焊接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及其盖板组件、转接片。该电池包括包括壳体、放置在壳体内部的电芯和将电芯封装在壳体内的盖板组件,盖板组件包括盖板、设置在盖板上的极柱和与极柱固定连接的转接片,转接片包括转接排和焊接固定在转接排上用于与电芯极耳导电连接的软连接,转接排具有用于与极柱导电连接的极柱连接部分,软连接包括与转接排焊接固定的转接排固定部分和处于转接排固定部分旁侧的可弯折部分,可弯折部分具有用于固定电芯极耳的电芯极耳固定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可以用于解决目前的转接片与电芯极耳焊接后弯折容易出现裂纹而影响电池质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及其盖板组件、转接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纯电动汽车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全面推广已成发展趋势,纯电动汽车的运行需要使用具有大容量的电池作为电源,所以对于纯电动汽车的电池的研究越来越受到汽车领域的重视。
纯电动汽车使用的电池一般包括壳体、电芯和盖板组件,电芯上设有电芯极耳,盖板组件包括连通电池内外的正、负极柱和连接电芯极耳与极柱的转接片。如2018年7月20日公告的一篇公告号为CN108305982A的中国专利文件中记载了一种一体成型的电极结构以及电池顶盖。如图1和图2所示,该电极结构包括一体设置的电极3与极柱2,极柱2贯穿顶盖1设置,电极3包括与极柱2连接的导电片31和由导电片31延伸并折弯形成的极耳32,极耳32的两端向同一侧折弯形成焊接耳33,电极3相当于电池中常见的转接片;在电芯上设有集电片,集电片相当于电池中常见的电芯极耳;电池在组装过程中,将集电片焊接在电极3的焊接耳33上,然后将焊接耳33弯折,以使焊接耳33压向极耳32,并最终形成将集电片压设在极耳32和焊接耳33之间,从而使电极3与集电片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相当于使转接片和电芯极耳的连接更加牢固。
上述电极结构虽然使转接片与电芯极耳的连接更加牢固,但是转接片在弯折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纹,从而影响电池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接片,用于解决目前的转接片与电芯极耳焊接后弯折时容易出现裂纹而影响电池质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转接片的盖板组件,用于解决目前的转接片与电芯极耳焊接后弯折时容易出现裂纹而影响电池质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盖板组件的电池,用于解决目前的转接片与电芯极耳焊接后弯折时容易出现裂纹而影响电池质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接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该转接片包括转接排和焊接固定在转接排上用于与电芯极耳导电连接的软连接,转接排具有用于与极柱导电连接的极柱连接部分,软连接包括与转接排焊接固定的转接排固定部分和处于转接排固定部分旁侧的可弯折部分,可弯折部分具有用于固定电芯极耳的电芯极耳固定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该转接片用于与电芯极耳连接的部分为软连接,所以在使用该转接片时,转接片的可弯折部分在将电芯极耳压紧在转接排固定部分时弯折处不容易出现裂纹,从而可以解决目前的转接片与电芯极耳连接后弯折时容易出现裂纹而影响电池质量的问题。
进一步的,可弯折部分与转接排固定部分的连接处设置有折弯压痕。
这样改进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折弯压痕,在折弯软连接时,可以使软连接沿设定好的压痕折弯,易于控制。
进一步的,软连接由多层金属导电片组成,多层金属导电片堆叠后直接焊接固定在转接排上。
这样改进的有益效果是:多层金属导电片堆叠后直接焊接在转接排上,省掉了将多层金属导电片焊接在一起组成软连接的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转接排与极柱焊接固定。
这样改进的有益效果是:相比于转接排和极柱一体设置,可以使极柱和转接片的安装更加灵活;相比于螺纹连接,焊接更加牢固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未经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375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
- 下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端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