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特长隧道变电所的渗漏水冷量提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34161.0 | 申请日: | 201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624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陈世强;孙海涛;朱祝龙;盛章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B1/56 | 分类号: | H02B1/56;H02B1/28;H02B1/30;H02B7/08 |
代理公司: |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08 | 代理人: | 宋向红 |
地址: | 4112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管 集水池 表冷器 一端连接 过滤罐 回水管 渗漏水 水泵 隧道渗漏水 特长隧道 提取装置 总回水管 冷量 盘管 本实用新型 存储备用 直流式 渗漏 水路 水体 水源 流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特长隧道变电所的渗漏水冷量提取装置,包括过滤罐、集水池、水泵、总干管、单元干管、表冷器,过滤罐与集水池相连,总干管上设有水泵,总干管的一端与集水池相连,总干管的另一端与多个单元干管一端连接,每个变电所内均设置至少一个表冷器,每个单元干管的另一端均与一个变电所内的表冷器盘管的一端连接,每个盘管的另一端均与一根单元回水管的一端连接,所有单元回水管的另一端均连接总回水管。集水池中的水体来自汇集的隧道渗漏水,隧道渗漏水经过过滤罐处理后;在集水池存储备用,形成稳定的载冷渗漏水源;经过水泵提供动力,渗漏水流经总干管、单元干管、表冷器、单元回水管和总回水管,实现直流式水路流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特长隧道变电所的渗漏水冷量提取装置。
背景技术
特长隧道变电所提供了半陷或者浅埋狭长受限空间内所需的动力用电、照明用电,可靠的供电是特长隧道安全正常运的重要保障,变电所内的显热排除及空气调节是确保变压器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措施。根据GB50053的规定,变电所内变压器满负荷和全负荷率运行的上限环境温度为45℃,超过该规定值,则必须梯级降低负荷和减小负荷率。由于空间受限、气流置换困难和排热集中,地下受限空间内变电所环境温度控制一直是困扰现场的难题。
结合工程实际,王浩提出了地下变电站模块组合式通风系统,主要按地上建筑、主变压器散热室以及其他电气设备房间来构建通风模块。具体来说,以春申变电所变压器为例,袁静比较了技改前后的运行环境和通风系统能量利用效率;为了提高通风效率,通过数值计算,胡文斌对比了四种通风方式,并得出了通风降温效果较好的气流组织方案;气流组织一般与送风风口及其贴附距离密切相关,在量化了新风温度与新风风量对变压器散热影响的基础上,丁耀兴设计出了智能温控通风冷却装置,该装置主要依托进风口与排风口而构成;针对风口有效面积与气流组织之间的关系,以某地下变电站主变压器室为物理原型,Yang研究了通风方式、送风口有效面积、室外环境参数对排风参数的影响,对进风参数的反向制约,找出了最佳的送排风方式,确定了最优的有效面积分布区间,规划出了最优的排风扩散路径;采用试验实测与数值计算的对比研究,Ramos和Berza等建立了通风方式、通风量、传热系数、表面面积与变压器散热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提出了一种地下变电所数值热分区模型,优化了变电所内气流组织和温度分布,提供了区域通风设计的重要参考。
但是,针对特长隧道变电所内环境控制的实现问题,一般采用人工冷源,不节能,不环保。目前,尚未形成利用渗漏水作为天然冷源供给特长隧道变电所空间内环境控制的能量转换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节能环保的特长隧道变电所的渗漏水冷量提取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特长隧道变电所的渗漏水冷量提取装置,包括过滤罐、集水池、水泵、总干管、单元干管、表冷器,若干个过滤罐放置在隧道内高处,所有的过滤罐均与集水池相连,隧道的渗漏水在过滤罐中集聚并过滤,过滤后的渗漏水流入集水池,集水池的中下部安装总干管,总干管上设有水泵,总干管的一端与集水池相连,总干管的另一端与多个单元干管一端连接,每个变电所内均设置至少一个表冷器,表冷器外围护上设有回风口和送风口,表冷器内设有盘管,每个单元干管的另一端均与一个变电所内的盘管的一端连接,每个盘管的另一端均与一根单元回水管的一端连接,所有单元回水管的另一端均连接总回水管。
上述特长隧道变电所的渗漏水冷量提取装置,所述变电所内的盘管呈蛇形铺设。
上述特长隧道变电所的渗漏水冷量提取装置,所述总干管上位于水泵前后位置出设有水系统附件Ⅰ,水系统附件包括压力表Ⅰ、温度计Ⅰ、软接头Ⅰ、检修用阀门Ⅰ、流量计Ⅰ。
上述特长隧道变电所的渗漏水冷量提取装置,在表冷器中,变电所内的空气为回风,由回风口进入表冷器内,经过表冷器减焓减湿,转变为送风,从送风口送入变电所内,吸热而空气增温,转变为回风,再从回风口进入表冷器,持续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科技大学,未经湖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341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