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区域能源站蓄能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34002.0 | 申请日: | 201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536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段勇;韩凯;张子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新茂智慧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3/02 | 分类号: | F24D3/02;F24D3/10;F24D3/18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郭立中;郑俊超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源站 旁通管 主供水管 主回水管 蓄能 蓄能系统 用户端 阀门 供能 临界点 本实用新型 长度比较 供水压力 建设用地 设置位置 替代能源 项目投资 蓄能装置 旁通阀 管段 管网 连通 水池 室外 配套 主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区域能源站蓄能系统,包括未配套设置蓄能设施的能源站、连接能源站与用户端的主供水管和主回水管,在主供水管与主回水管之间设有旁通管,所述旁通管的设置位置位于主供水管和主回水管室外管段的供水压力临界点处,旁通管与主供水管和主回水管连通,且旁通管上设有旁通阀;在旁通管与用户端之间的主供水管上设有阀门F1,在旁通管与用户端之间的主回水管上设有阀门F2。由于区域能源站的供能区域面积很广,因此供能管网的主管长度比较长,蓄能量可观。利用了管道蓄能替代能源站蓄能水池,可以减少区域能源站内的蓄能装置,解决了建设用地,减少了项目投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区域能源站蓄能系统。
背景技术
所谓蓄能,就是在电力需求低谷时启动制冷、制热设备,将产生的冷或热储存在某种媒介中;在电力需求高峰时,将储存的冷或热释放出来使用,从而减少高峰用电量。因此,储能技术又称为“移峰填谷”。采用此技术,就可以减少电网的峰谷差,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少建或缓建电站。
蓄能系统按蓄能介质分为:水蓄热/冷、冰蓄冷、相变材料蓄能。水蓄冷直接将产生的冷热水储存在蓄水罐或蓄水池中。冰蓄冷利用冰的溶解热,储存一定冷量时,需要一定的蓄冷池。
在区域能源的储能方式中,用的最多的为水蓄能。传统能源站系统的蓄能系统是在能源站内或者附近的绿地单独建立一座蓄能水池或者蓄能水罐。对于区域能源站来说,蓄能水池的体积太大,导致占地面积需求也很大。目前的城市用地非常紧张,区域能源站的规划用地面积十分有限,工艺设备需要占用较多的位置。在机房内设置蓄水罐或蓄水池,增大了机房的占地面积,且蓄能系统造价较高,对项目经济性有一定负面影响。
能源站通常全天24小时运行,即使夜间负荷较小也要启动设备蓄能以保证供冷或供热的温度。若夜间能源站不运行蓄能,则白天负荷高峰期,将常温自来水转化成为用户空调末端所需要的空调冷热水,将消耗更多的能量,导致能源站运行费用偏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以减少区域能源站内的蓄能装置,且能产生客观的经济效益的区域能源站蓄能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区域能源站蓄能系统,包括未配套设置蓄能设施的能源站、连接能源站与用户端的主供水管和主回水管,在主供水管与主回水管之间设有旁通管,所述旁通管的设置位置位于主供水管和主回水管室外管段的供水压力临界点处,旁通管与主供水管和主回水管连通,且旁通管上设有旁通阀;
在旁通管与用户端之间的主供水管上设有阀门F1,在旁通管与用户端之间的主回水管上设有阀门F2;
所述主供水管管径不小于500mm、长度不小于800m;
所述主回水管管径不小于500mm、长度不小于800m。
供水压力临界点与能源站供水泵的扬程和流量有关,理论上是一个动态的点,即在某个实际用能负荷的流量下,水泵实际扬程能供到的最远处,由于变量太多,设计时人为的以水泵额定扬程视为供水压力临界点,即在此处设置旁通管路。
上述方案所述的蓄能设施为常用的蓄能水池或蓄能水罐。能源站不再设置蓄能设施,而是直接通过主供水管、主回水管、以及旁通管蓄能。其能够实现是基于目前的区域能源站供能管道的室外管段管路长、直径大,能够储存足够的用于蓄能的水介质。也就是说主供水管、主回水管、以及旁通管本身就充当了传统能源站中的蓄能水池或蓄能水罐。
具体的,所述能源站包括燃气内燃机、与燃气内燃机连接的烟气热水型溴化锂机组、能源站电力变送系统、污水源热泵机组;
所述能源站电力变送系统外接市政电力,并与燃气内燃机、污水源热泵机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新茂智慧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新茂智慧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340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