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32718.7 | 申请日: | 201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562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陶元木;马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众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蕊;李林合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经***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元连接 脱氮单元 除磷 破乳 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过滤处理单元 电解单元 芬顿反应 气浮 压滤 废渣 沉淀 剩余污泥排放 污泥处理费用 本实用新型 污染物分离 废液处理 固体废渣 固液分离 运行成本 含水率 污泥管 污水管 联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包括联合破乳单元、通过污泥管与联合破乳单元连接的沉淀压滤单元、通过污水管与联合破乳单元连接的气浮电解单元、与所述气浮电解单元连接的芬顿反应单元、与所述芬顿反应单元连接的除磷脱氮单元以及与所述除磷脱氮单元连接的过滤处理单元;所述沉淀压滤单元还分别与所述过滤处理单元和除磷脱氮单元连接;该系统废液处理有效,污染物分离彻底;有效的减少了药剂的使用量,降低了运行成本,在固液分离时降低固体废渣的含水率,减少废渣量,降低了处理废渣成本;且处理过程几乎无剩余污泥排放,污泥处理费用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的工业产业发展迅速,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此同时,由此而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水环境污染问题。工业废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和废液,其污水和废液主要包括废乳化液、废清洗液、废脱模液、废浸渗液。主要污染物有环烷基基础油、聚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葵二酸、硼酸、醇胺、三聚磷酸钾、磷酸酯、硅油、合成脂、添加剂等。现有的传统处理设备缺陷:用药量大、污染物分离不彻底,处理效果差,造成后续生化设备投资高,处理后固体渣量大。因渣为危险废物,处理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染物分离彻底且废水处理效果好的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包括联合破乳单元、通过污泥管和污水管分别与联合破乳单元连接的沉淀压滤单元和气浮电解单元、与所述气浮电解单元连接的芬顿反应单元、与所述芬顿反应单元连接的除磷脱氮单元以及与所述除磷脱氮单元连接的过滤处理单元;所述沉淀压滤单元还分别与所述过滤处理单元和除磷脱氮单元连接。
进一步,所述联合破乳单元包括第一混液器以及与所述第一混液器连接的破乳池,所述第一混液器和破乳池上分别连接有投加设备,所述破乳池内设置有第一搅拌机构,所述破乳池的上端通过污水管与所述气浮电解单元连接,所述破乳池的底端通过污泥管与所述沉淀压滤单元连接。
进一步,所述气浮电解单元包括与所述破乳池连接的气浮机以及与所述气浮机通过污水管连接的电解机;所述气浮机上连接有用于对气浮机供气的空压机,所述电解机上连接有投加设备,且所述电解机内设置有第一搅拌机构。
进一步,所述芬顿反应单元包括具有第一反应部和第二反应部的芬顿反应池,所述第一反应部与第二反应部相连通,且所述第一反应部通过污水管与所述电解机相连通,所述第二反应部通过污水管与所述除磷脱氮单元相连通,所述第一反应部和第二反应部上分别连接有投加设备,且所述第一反应部和第二反应部均设置有第一搅拌机构。
进一步,所述除磷脱氮单元包括与所述芬顿反应池的第二反应部连接的沉淀池、与所述沉淀池连通的厌氧池、与所述厌氧池连通的缺氧池以及与所述缺氧池连通的好氧池;所述好氧池内设置有第一曝气机构,所述厌氧池内设置有第一搅拌机构,所述缺氧池内设置有第二搅拌机构。
进一步,所述过滤处理单元包括曝气过滤机构以及与所述曝气过滤机构连接的膜生物反应器;
所述曝气过滤机构包括曝气部以及与所述曝气部连通的过滤部,所述曝气部包括曝气区、位于曝气区上方的填料区以及位于填料区上方且与所述曝气部连接的排水通道,所述曝气区内设置有第二曝气机构,所述填料区内填充有填料层。
进一步,所述沉淀压滤单元包括污泥池以及与所述污泥池连接的板框压滤机,所述污泥池通过污泥管分别与破乳池、过滤机构以及生物膜处理单元中的过滤部相连接,所述污泥池与所述板框压滤机分别通过污水管与所述缺氧池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芬顿反应池与污泥池之间设置有第二混液器混液器,所述第二混液器上连接有投加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众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众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327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