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纯炭焙茶炉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30737.6 | 申请日: | 201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020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黄锡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锡标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6 | 代理人: | 李韵 |
地址: | 522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烤炉 炭焙 木炭 电机组 茶炉 本实用新型 固定架 茶柜 烘焙 火候 茶叶 创新核心 独立分开 核心组件 技术难点 全自动化 时间添加 炭焙茶叶 一端连接 可控的 筛子 放入 炉门 贴合 斜插 杂味 燃烧 运转 改进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纯炭焙茶炉,包括平行排列安装在固定架上的碳烤炉、焙茶柜,以及斜插在固定架上的电机组;所述焙茶柜位于碳烤炉和电机组之间,一端贴合碳烤炉,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机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全自动纯炭焙茶炉在结构上进行全新改进,实现了炭焙技术的全自动化,在确保茶叶的质量下,提高炭焙茶叶的产量10‑20倍。(2)独立分开的碳烤炉和烘焙柜,可提前燃烧木炭半小时,祛除木炭杂味后再放入茶叶,提高烘焙质量。并可因需不定时间添加木炭。(3)炭焙的技术难点在火候。本设备创新核心是碳烤炉的炉门及筛子桶可控的运转速度,通过这两个核心组件,随时可以调节火候,以便确保焙茶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烘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纯炭焙茶炉。
背景技术
目前乌龙茶生产上所使用的烘焙方式有电烘箱烘焙、电焙笼烘焙和木炭焙笼烘焙等。研究认为,不同的烘焙方式有各自的优缺点。茶农因市场需求而使用不同方法。
(一)电烘箱烘焙
电烘箱烘焙:采用的是一个密闭的电烘箱,温度可调可控,时间可定,可确保烘焙出来的茶叶质量稳定;而且电烘箱空间大、占地小、用时短,在烘焙过程中,茶叶不需翻动,操作简单。缺点:一是茶叶品质无个性,难以达到炭焙茶的品质;二是其传热方式属于传导加热,电焙靠热风传导进行烘焙,因热气流在茶叶表面上导热效应,而茶叶是紧结的颗粒,热量传导到颗粒表面,但是难以渗透到颗粒内部,因此茶叶难以焙透,贮藏性差,同时也形成了电焙茶在冲泡时香气浓郁、喝时滋味却淡而无味的品质缺陷。目前市场上流行使用的大型自动链式烘干机烘焙,也是电烘焙原理的基础上实现的流程自动化。但所产茶叶品质一般,适合于大宗中低端茶叶的生产。
(二)电焙笼烘焙
电焙笼烘焙:木炭烘焙与电烘箱烘焙的结合,采用的是木炭焙笼,但热源与电烘箱一样都是电热丝加热,靠热风传导。电焙笼烘焙茶叶的品质介于木炭烘焙与电烘箱烘焙之间,其主要的特点:一是靠热风传导,但是机身采用的是竹制材料,与电烘箱相对封闭的空间不同,传递到茶叶颗粒表面的热量不至于聚集过多,可使热量慢慢传递至茶叶的内部,渗透能力比电焙箱烘焙强、比木炭烘焙弱。二是跟木炭烘焙一样,由于茶叶受热不匀,必须定时翻动焙笼内茶叶,但是翻动频率没有木炭烘焙频繁。三是可定温控制,操作比木炭烘焙简单省力。四是体积小,轻便,适用性强,特别适合小型茶叶店使用。目前市场使用广泛。但也因耗人力和时间,影响产量。
(三)传统木炭焙笼烘焙:采用竹焙笼,具体将一定量的茶叶放置于竹焙笼内烘焙。利用燃烧木炭发热方式而产生的热度,长时间烘焙。其操作过程繁复,包括炭焙起火、燃烧、覆灰、温度控制等几个步骤,烘温为60-120度,全程为2-10小时不等,视需要而定,最长的需十几个小时。前1小时左右不加盖,而后可采用半加盖和全加盖等方式烘焙。
众所周知,木炭烘焙质量远优于电焙茶,且耐贮藏。林永胜等人文献报道(林永胜,罗婵玉,陈忠林,席立,孙云,不同精制烘焙工艺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福建茶叶*学术专业人文茶,2016年第04期(第7-10页)),从分子层面及感官品质证实了生产效率最低的木炭焙笼烘焙的岩茶品质最佳。具体表现有:木炭焙笼烘焙的岩茶氨基酸、茶多酚、茶红素含量较高。在感官品质方面,木炭焙笼烘焙的岩茶感官审评得分最高,香气、滋味佳,岩韵显。探其烘焙机制:一是由于木炭燃烧放射出的是远红外线,对茶叶的作用由内而外,穿透能力强,因此能将茶叶焙透,将臭青味挥发出来。二是木炭结构独特,吸附能力强,可自动调节湿度,对硫化物、氢化物、甲醇、苯、酚等有害化学物质起到吸收、分解异物和消臭作用,而且木炭燃烧释放CO2与茶叶内含物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正是木炭的这些优点,可以形成炭焙茶茶汤口感、香气均具独特风韵的品质风格。
但是木炭烘焙也存在着自身缺陷:一是炭焙技术要求高,烘焙程度难以控制,茶叶品质不易稳定。炭焙需要对茶叶有充分认识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根据不同的茶坯灵活掌握烘焙的时间温度,如稍有不当,烘焙的茶就会有焦杂味。因此,炭焙技术要求高,效率低,费时费力,不能被广大茶农采用,大大降低了上等乌龙茶的产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锡标,未经黄锡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307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茶叶保绿机
- 下一篇:一种滚筒式茶叶干燥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