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回收锅炉余热的配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30061.0 | 申请日: | 201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154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黄世鹰;赵晓彬;陈卫群;程祥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南平三元循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5/00 | 分类号: | F23J15/00;F23J15/04;F23J15/06;F23L1/00 |
代理公司: | 福州盈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6 | 代理人: | 李明通 |
地址: | 353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锅炉余热 集气装置 锅炉燃烧装置 喷头 鼓风机 汽水分离器 高效回收 配风系统 旋转叶片 送风箱 集气 锅炉余热回收 保温绝缘层 残余气体 锅炉燃烧 集气管道 设备领域 送风管道 出渣口 集气管 微电机 旋转杆 吹散 黑烟 燃尽 送风 余热 锅炉 回收 排放 吸收 | ||
1.一种高效回收锅炉余热的配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炉燃烧装置(1)、送风箱(2)、鼓风机(3)、送风管道(4)、保温绝缘层(5)、出渣口(6)、集气装置(7);所述锅炉燃烧装置(1)的外侧设有所述保温绝缘层(5),所述送风箱(2)设在所述锅炉燃烧装置(1)的底部正中央,所述鼓风机(3)设在所述锅炉燃烧装置(1)的一侧,所述鼓风机(3)和所述送风管道(4)相连,所述锅炉燃烧装置(1)底部出口设有所述出渣口(6),所述出渣口(6)设有出渣管道(61),所述集气装置(7)设在所述锅炉燃烧装置(1)的顶部,所述集气装置(7)上方设有过渡箱(8),所述过渡箱(8)设有用于与所述集气装置(7)气体交流的进气口(81),所述过渡箱(8)外侧接有第一出气管(82),所述第一出气管(82)另一端连接汽水分离器(9),所述汽水分离器(9)上设有气体流通管道(91),所述气体流通管道(91)的出气末端设有第一出气罩(912),所述第一出气罩(912)置于气体反应室(15)内部,所述气体反应室(15)另一端还设有第二出气管(14),所述汽水分离器(9)上还设有出水管(92),所述出水管(92)上衔接加热器(10),所述出水管(92)的末端连接在热水收集罐(11)上方,进水管(12)的末端也连接在所述热水收集罐(11)的上方;
所述集气装置(7)包括集气喷头(71),连接所述集气喷头(71)的集气管道(72),所述集气管道(72)上方设有旋转叶片(73),所述旋转叶片(73)通过旋转杆(74)和微电机(75)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回收锅炉余热的配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风管道(4)上设有第一阀门(41);所述的气体流通管道(91)上设有第二阀门(911),所述的进水管(12)上设有第三阀门(1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回收锅炉余热的配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流通管道(91)和所述第一出气管(82)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回收锅炉余热的配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出气罩(912)为梯形开口式罩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回收锅炉余热的配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管(12)和所述的气体流通管道(91)在换热器(13)中均为蛇形设置,且所述进水管(12)和气体流通管道(91)为平行贴合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南平三元循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南平三元循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3006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