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动静脉导管内采血的一次性采血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28143.1 | 申请日: | 201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607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董俊超;詹淑清;陈佩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B5/153 | 分类号: | A61B5/153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嘉毅 |
地址: | 51008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血 一次性采血管 动静脉导管 第二管道 本实用新型 第一管道 第一开关 开口端 血液 第二注射器 第一注射器 操作过程 患者血液 静脉导管 三通连接 血液注射 床单位 螺旋头 针刺伤 污染 动脉 流出 医护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动静脉导管内采血的一次性采血管,包括三通连接的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开口端设有螺旋头接口,所述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的开口端分别设有第一注射器接口和第二注射器接口,所述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分别设有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动静脉导管内采血的一次性采血管通过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交替打开与关闭,实现采血操作,并将最先吸取的血液注射回患者的动脉或静脉导管内。该用于动静脉导管内采血的一次性采血管使用时操作过程简单、保证血液不受污染,还能够避免医护人员针刺伤、避免医务人员接触患者血液以及防止血液流出污染床单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动静脉导管内采血的一次性采血管。
背景技术
动静脉导管内采血在重症监护室或手术室应用广泛。重症患者每天需要多次采集血标本并进行检查,从动静脉导管内采血可以避免对患者的穿刺,从而减少病人的痛苦。
现有技术一般需要两个注射器和一个一次性头皮针,用一条一次性头皮针连接动脉或者静脉导管、注射器1连接一次性头皮针上,注射器2待用,先用注射器1抽血3~5 mL,然后将注射器1和头皮针分离,再将头皮针接注射器2,注射器2抽取所需要的血量后,再次交换注射器,把刚注射器1内的3~5 mL血液注射回动脉或静脉导管内,避免浪费病人血液。该采血过程操作程序繁琐,操作过程中有可能污染血液,容易引起患者感染;而且,可能导致医护人员针刺伤,还会导致医护人员容易接触到患者的血液,发生职业暴露。另外,病人躁动不配合时血液可能流出,导致污染床单位。
因此,急需开发出一种使用时操作过程简单、保证血液不受污染、避免医务人员接触患者血液和防止血液流出的采血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操作过程繁琐、血液可能遭受污染、医护人员容易接触患者血液和血液容易流出导致污染床单位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动静脉导管内采血的一次性采血管,提供的一次性采血管使用时操作过程简单、保证血液不受污染,能够避免医护人员针刺伤、避免医务人员接触患者血液以及防止血液流出污染床单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动静脉导管内采血的一次性采血管,包括三通连接的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开口端设有螺旋头接口,所述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的开口端分别设有第一注射器接口和第二注射器接口,所述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分别设有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
所述螺旋头接口一般是指与外设有螺纹的螺旋头匹配的接口。所述螺旋头接口内设有螺纹。无针密闭输液接头的一端外设有螺纹,可将无针密闭输液接头旋进该螺旋头接口,拧紧后即可使用。
使用时,第一管道通过螺旋头接口与无针密闭输液接头连通,无针密闭输液接头连接患者的动脉或静脉导管,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分别与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连通,先关闭第二开关,打开第一开关,用第一注射器抽血3~5 mL;然后关闭第一开关,打开第二开关,用第二注射器吸取所需血液量;再关闭第二开关,打开第一开关,将第一注射器内的血液注射回患者的动脉或静脉导管内。
该用于动静脉导管内采血的一次性采血管使用时操作过程简单、保证血液不受污染,还能够避免医护人员针刺伤、避免医务人员接触患者血液以及防止血液流出污染床单位。
优选地,所述第一注射器接口和/或第二注射器接口为外设有螺纹的接口。
使用与外设有螺纹的接口匹配的螺旋头注射器连接第一注射器接口和/或第二注射器接口,实现螺纹连接,注射器与第一注射器接口和/或第二注射器接口连接更加牢固。
优选地,所述第三管道为短管,所述第三管道与第二开关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三管道的长度小于第二管道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道为第一软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未经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281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