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轨道车辆的供电取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26318.5 | 申请日: | 201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38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贾兴鲁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兴鲁 |
主分类号: | B60L5/38 | 分类号: | B60L5/38;B60M1/30;B60M3/00 |
代理公司: | 11350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0023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电装置 取电装置 导向板 供电端 取电端 导轨 取电 本实用新型 轨道车辆 轨道车 供电 控制装置 平行布置 稳定供电 电连接 轨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的供电取电系统,用于导轨和安装于所述的导轨的轨道车,所述的导轨内设有导向板,包括供电端,用以提供电力;取电端,安装于所述的轨道车上;第一供电装置,设置于所述的导向板上,且沿所述的导向板轨迹平行布置;与所述的供电端电连接,第一取电装置,安装于所述的轨道车上,连接所述的取电端;以及,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的第一供电装置和第一取电装置的接触或分离;其中,所述的取电端通过所述第一取电装置接触所述的第一供电装置来实现供电端与取电端的连接。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产品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保持稳定供电的轨道车辆的供电取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轨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的供电取电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导轨交通越来越发达,应用越来越多。单轨交通也是随着城市通行需求不断提高而出现的一种导轨交通方式,相比地铁在建设周期、造价、爬坡能力、转弯半径等方面更具有优势,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无论地铁还是单轨,都需要利用电能提供动力。
目前常见的供电取电方式适用于解决有道岔转辙机构轨道交通中的车辆供电问题,但却不能很好的解决一些无道岔转辙机构单轨交通中的车辆在经过道岔时的连续稳定供电问题。因为这种导轨在道岔处会有一段空缺,传统供电设计会造成车辆在道岔处出现一段时间的断电问题。目前的技术,在空缺的局部区间只能用电池供电,需要频繁进入退出滑触线,会对车辆的安全运行、对供电网的负载稳定性有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产品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保持稳定供电的轨道车辆的供电取电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的供电取电系统,用于导轨和安装于所述的导轨的轨道车,所述的导轨内设有导向板,包括
供电端,用以提供电力;
取电端,安装于所述的轨道车上;
第一供电装置,设置于所述的导向板上,且沿所述的导向板轨迹平行布置;与所述的供电端电连接,
第一取电装置,安装于所述的轨道车上,连接所述的取电端;
以及,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的第一供电装置和第一取电装置的接触或分离;
其中,所述的取电端通过所述第一取电装置接触所述的第一供电装置来实现供电端与取电端的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供电装置,包括至少一对分别为正极的供电接触轨和负极的供电接触轨;
所述的第一取电装置,包括至少一对分别为正极的取电部和负极的取电部;
所述的第一取电装置通过正极的所述的取电部接触所述的第一供电装置正极的所述的供电接触轨,通过负极的所述的取电部接触负极的所述的供电接触轨。
作为优选,所述的导轨具有道岔段和非道岔段;所述的第一供电装置连续地设置于所述的导向板的道岔段和非道岔段。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供电装置包括至少两对供电接触轨,所述的导向板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都设有至少一对分别为正极和负极的供电接触轨;所述的第一取电装置包括至少两对分别位于所述的导向板两侧的取电部,每一侧的取电部可升降地安装于所述的轨道车,所述的取电部在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升降,所述的最低点低于所述的导向板的最低位置,所述的最高点高于所述的导向板的最低位置。
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二供电装置,设置于所述的导轨内壁的两侧,且沿所述的导轨轨迹平行布置;第二取电装置,安装于所述的轨道车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二取电装置可接触所述的第二供电装置;所述的导轨具有道岔段和非道岔段;所述的第一供电装置至少设置于所述的导向板的道岔段,所述的第二供电装置至少设置于所述的导向板的道岔段和非道岔段 。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兴鲁,未经贾兴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263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