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身加压接骨板及自身加压接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823182.2 | 申请日: | 2018-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368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 发明(设计)人: | 周崇林;周锡华;周凤兴;周凤琪;周凤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崇林 |
| 主分类号: | A61B17/80 | 分类号: | A61B17/8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 |
| 地址: | 610044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端 板本体 加压接骨板 加压接骨装置 本实用新型 固定凸起 固定齿 固定面 断骨 轴向 修复 相对设置 医疗器件 固定凸 加强筋 面对称 保证 拱起 梭形 新骨 骨折 再生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身加压接骨板及自身加压接骨装置,属于医疗器件领域,这种自身加压接骨板,包括板本体;板本体呈以轴向中间的中分面对称的梭形,板本体具有拱起的固定面,固定面的最高处设置有轴向的加强筋;固定面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设置有端部固定凸起;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个中部固定凸起。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身加压接骨装置可以在保证板本体强度的同时,仅仅通过固定凸起来保证板本体在骨外侧的固定,降低了自身加压接骨板的整体厚度,加速断骨面的再生,同时配合第一固定齿和第二固定齿,新骨直接连接断骨面修复骨折,保证了修复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身加压接骨板及自身加压接骨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骨折,尤其是粉碎性骨折,需要对断骨进行稳定的固定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固定器件占用空间的问题。
如果占用空间太大,不仅使得患者异物感强烈,而且还容易导致断骨恢复缓慢,断骨处肌肉恢复不佳。
而且现有的内固定器件通过钢丝或其他线状器件捆扎的方式进行内固定器件的固定,这种方式需要冗长的套线、打结流程,且对手术操作者的要求较高,有时还会因为微小的时候导致重来,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患者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身加压接骨板及自身加压接骨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自身加压接骨板及自身加压接骨装置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自身加压接骨板,包括板本体;
所述板本体呈以轴向中间的中分面对称的梭形,所述板本体具有拱起的固定面,所述固定面的最高处设置有轴向的加强筋;
所述固定面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设置有端部固定凸起;
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个中部固定凸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板本体还具有与所述固定面相对的接骨面,所述接骨面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接骨端和第二接骨端,所述第一接骨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固定齿,所述第二接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固定齿;所述第一固定齿和所述第二固定齿具有朝向所述板本体中分面的卡骨齿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中部固定凸起设置为两个,所述两个中部固定凸起相对所述中分面对称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板本体的所述接骨面包括第一接触侧和第二接触侧,所述第一接触侧和第二接触侧设置于所述接骨面的两侧,所述第一接触侧和第二接触侧之间形成凹槽,所述第一接触侧和所述第二接触侧用于紧贴骨头外侧,所述第一固定齿和所述第二固定齿设置在所述第一接触侧和所述第二接触侧上。
一种自身加压接骨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钢扎带,以及上述的自身加压接骨板;
所述钢扎带包括带体,固定设置在所述带体一端的固定头;
所述带体的两侧沿轴向设置有多个锁止齿,所述固定头上设置有用于所述带体穿过的锁止孔,所述锁止孔的边缘形成与所述锁止齿卡接的卡接面;
所述钢扎带包括所述带体插入所述锁止孔的环形态,在所述环形态时,所述钢扎带设置在所述固定面外侧,所述端部固定凸起抵接所述带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板本体的侧面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所述带体穿过的定位穿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崇林,未经周崇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231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钉滑块可控持续加压锁定骨科钢板
- 下一篇:一种具有袢结构的钛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