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模组连接固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21858.4 | 申请日: | 201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692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文;董进;郑伟伟;程志刚;周冠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欣旺达惠州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10/0525;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6123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片 引出端 垫片 强电 电池模组 电芯连接 连接固定结构 电池系统 金属板带 金属铝 铜铝 本实用新型 电动汽车 接触内阻 连接固定 一体成型 运行过程 重金属铜 基材 通孔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连接固定结构,包括连接片和垫片;所述连接片包括与电芯连接端和强电引出端,所述连接片以金属铝为基材一体成型,所述电芯连接端为金属铝,所述强电引出端为铜铝金属板带;所述电芯连接端上、所述强电引出端与所述垫片上均设有通孔,所述垫片垫于所述强电引出端与电池模组连接固定的接触面之间。跟现有技术相比,该连接片采用铜铝金属板带,不仅减少了重金属铜的使用,减轻了连接片的重量,还增强了连接片的强度;同时增加垫片的使用,有效避免了电动汽车运行过程中,电池系统受到的振动及冲击导致连接片脱落,或接触内阻大的情况,从而提高了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电池模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连接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继镍镉、镍氢电池之后,可充电电池家族中的佼佼者,锂离子电池以其优良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手机数码、电动工具、遥控或电动玩具、照相机、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等领域。
对于电动汽车来说,需将多个单体电芯通过串联或并联形成动力电池模组,若干个动力电池模组之间再相互串联或并联形成动力电池系统。而现有的电池连接片多采用铜铝连接片焊接或锁螺丝的方式与电芯进行固定连接,在电动汽车复杂的运行工况下,电池系统受到的振动及冲击,都将传递到连接片的焊接点或螺丝锁接点上,加上铜易变性的特性,容易发生连接片脱落,或接触内阻大的情况,从而可能引发电池包起火甚至爆炸的危险;而且铜属于重金属,成本高、比重大,在应用过程中往往会增加电池系统的成本和重量,这样不利于轻量化设计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连接固定结构,包括连接片和垫片;所述连接片包括与电芯连接端和强电引出端,所述电芯连接端为铝排,所述强电引出端为铜铝金属板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强电引出端上设有通孔,用于电池模组上的螺丝过孔并锁附螺丝;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芯连接端上设有多个通孔,分别与电芯正极、负极相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垫片设有与所述强电引出端上通孔大小一致的通孔,并放置于所述强电引出端通孔下方,用于加强所述铜铝金属板带的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片以金属铝为基材一体成型,所述强电引出端利用铜铝金属板带制作工艺制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强电引出端包括金属铜面和金属铝面,所述金属铝面与电池模组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垫片为硬金属材料。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连接固定结构,跟现有技术相比,利用金属铝为基材一体形成连接片,再利用铜铝金属板带制作工艺在所述强电引出端覆上金属铜,不仅减少了重金属铜的使用,减轻了连接片的重量,还增强了连接片的强度;同时增加垫片的使用,有效避免了电动汽车运行过程中,电池系统受到的振动及冲击导致连接片脱落,或接触内阻大的情况,从而提高了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池连接片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池连接片安装在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记为:11,电芯连接端,12、强电引出端,2、垫片,3、螺丝,a、电芯连接端上的通孔,b、强电引出端上的通孔,c、垫片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欣旺达惠州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欣旺达惠州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218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