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温高压直流式多重密封截止阀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18970.2 | 申请日: | 2018-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856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友秀;项汉;李鑫;毛胜;项达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高特阀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36 | 分类号: | F16K1/36;F16K1/32;F16K27/02;F16K31/60;F16K4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陈建和 |
地址: | 224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阀杆 阀座 阀体进口 阀体 多重密封 阀瓣端部 高温高压 连接钢球 密闭配合 截止阀 直流式 阀瓣 嵌入 出口轴线 阀杆螺母 内壁滑动 轴承压盖 撞击手轮 密封垫 圈连接 上密封 阀帽 钢球 角部 支架 密封 出口 堵住 一体化 | ||
一种高温高压直流式多重密封截止阀,包括阀体、阀座、阀杆圆筒、阀瓣、连接钢球、阀杆、密封垫、底密封块、上密封块、支架、阀杆螺母、轴承压盖、撞击手轮、阀帽;阀体与阀杆圆筒一体化,阀体进口和出口轴线之间的角度为5‑15度,阀体的出口与阀杆圆筒的轴线之间的角度为145到160度,阀杆圆筒的轴线阀体进口轴线之间的角度为25‑50度;阀座设置在阀杆圆筒的轴线阀体进口轴线之间的角部,阀杆圆筒内的阀杆,与阀杆连接的阀瓣端部嵌入阀座与阀座密闭配合,阀瓣上部一圈均安装连接钢球,一圈连接钢球与阀杆圆筒的内壁滑动接触,阀瓣端部嵌入阀座与阀座密闭配合时将阀的出口堵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温高压截止阀,尤其是高温高压直流式多重密封截止阀,广泛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冶金等行业,压力可以达30.0MPa以上的蒸汽管道。也用于环保、轻工和科研设备等行业的工业过程自动控制系统的蒸汽管路系统中。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站、冶金、化工、油田等领域的蒸汽管线控制系统中应用广泛。但是在高温高压蒸汽管道中,蒸汽里的水粒在高速蒸汽的带动下会给阀门带来巨大的冲击破坏。特别是在阀门开启关闭的瞬间,流速瞬时增大,对密封面造成的水冲击极大,冲刷非常严重,同时现有的阀门启闭时流体阻力大,密封面冲刷严重,长时间使用后密封面被冲刷破损严重,使用寿命短,而且当压力、温度过高时,容易造成阀门外漏。现有传统截止阀产品不耐高压,流阻大、易泄漏,密封面不耐磨损和不耐腐蚀。使用寿命短。现有高温高压阀的体积过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出一种新型高温高压双密封阀即高温高压直流式多重密封截止阀,有效解决高速蒸汽的带动下会给阀门带来巨大的冲击破坏,能够耐高压。解决操作不方便,维修成本高的问题,开关阀更自如。用于控制系统的蒸汽管路系统中的启闭,并具有操作方便和密封可靠的效果。阀具有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温高压直流式多重密封截止阀,包括阀体、阀座、阀杆圆筒、阀瓣、连接钢球、阀杆、密封垫、底密封块、上密封块、支架、阀杆螺母、轴承压盖、撞击手轮、阀帽;阀体与阀杆圆筒一体化,阀体进口和出口轴线之间的角度为5-15度,阀体的出口与阀杆圆筒的轴线之间的角度为145到160度,阀杆圆筒的轴线阀体进口轴线之间的角度为25-50度;阀座设置在阀杆圆筒的轴线阀体进口轴线之间的角部,阀杆圆筒内的阀杆,与阀杆连接的阀瓣端部嵌入阀座与阀座密闭配合,阀瓣上部一圈均安装连接钢球,一圈连接钢球与阀杆圆筒的内壁滑动接触,阀瓣端部嵌入阀座与阀座密闭配合时将阀的出口堵住;阀杆圆筒上部设有支架,支架下端部为圆筒状嵌入或与阀杆圆筒同轴连接,阀杆圆筒与支架下端部各设有一道密封共两道密封,阀杆圆筒与支架下端部将阀杆包裹密封住,阀杆的上端安装撞击手轮。撞击手轮指手轮搬过某一角度即开阀或关阀功能的手轮。
进一步,两道密封均采用自紧密封结构与密封垫组合的结构。
进出口流道采用流通通道为5°的Y型结构。
阀杆的上端安装撞击手轮采用轴承(安装阀杆的上端部位)与撞击块、撞击手轮组成的驱动机构。
阀瓣采用降阻结构,阀瓣打开的方向与即进口压力的方向相反。
两道密封用的填料采用组合结构,阀体进口和出口及阀杆圆筒采用整体模锻结构;在采用不同种类的硬质合金堆焊技术。
工作原理:如附图所示,当撞击手轮撞击撞击块时,带动阀杆向上或向下运动时,阀杆带动阀瓣向上提升或向下截止,打开或关闭整个通道,注入或截断高温高压介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高特阀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高特阀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189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