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化外墙板有外叶板水平连接节点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18336.9 | 申请日: | 2018-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532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赵辉;马海英;马思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2/86;E04B1/41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郭桂峰 |
地址: | 20006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外墙板 现浇 外叶板 内叶板 水平连接节点 本实用新型 连接组件 室外 内表面贴合 室内 室外设置 外保温层 接触处 外侧壁 贴合 粘结 铺设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外墙板有外叶板水平连接节点,包括:一体化外墙板,一体化外墙板包括朝向室外设置的外叶板,朝向室内设置的内叶板,以及铺设于外叶板靠近室外一侧的外表面的外保温层;以及,现浇段;外叶板靠近室内一侧的内表面贴合于现浇段靠近室外一侧的外侧壁;内叶板与现浇段对接,且内叶板与现浇段的接触处设有连接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组件实现现浇段与一体化外墙板的连接,还通过现浇段与一体化外墙板之间的贴合、对接从而增大现浇段与一体化外墙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现浇段与一体化外墙板之间的粘结强度以及连接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指一种一体化外墙板有外叶板水平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楼大厦再也无需一砖一瓦慢慢进行建造,而是直接通过预制好的预制板直接拼装搭建形成,但在装配式建筑中,预制构件与现浇段的可靠连接是主体结构安全的重要保障。
目前,装配式建筑的现浇段与一体化外墙板水平连接节点,其仅将现浇段与一体化外墙板的接触面设置为粗糙面,连接节点处抗剪性不能得到保证,影响局部受力性能。
因此,本申请致力于提供一种一体化外墙板有外叶板水平连接节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化外墙板有外叶板水平连接节点,不仅通过连接组件实现现浇段与一体化外墙板的连接,还通过现浇段与一体化外墙板之间的贴合、对接从而增大现浇段与一体化外墙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现浇段与一体化外墙板之间的粘结强度以及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一体化外墙板有外叶板水平连接节点,包括:
一体化外墙板,所述一体化外墙板包括朝向室外设置的外叶板,朝向室内设置的内叶板,以及铺设于所述外叶板靠近室外一侧的外表面的外保温层;以及现浇段;
所述外叶板靠近室内一侧的内表面贴合于所述现浇段靠近室外一侧的外侧壁;
所述内叶板与所述现浇段对接,且所述内叶板与所述现浇段的接触处设有连接组件。
本技术方案中,不仅通过连接组件实现现浇段与一体化外墙板的连接,还通过现浇段与一体化外墙板之间的贴合、对接从而增大现浇段与一体化外墙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现浇段与一体化外墙板之间的粘结强度以及连接强度。大大提高了现浇段与一体化外墙板之间的抗剪力,保证了连接处的受力性能。更优的,外保温层铺设于外叶板的外侧壁,使得外保温层于整个建筑外侧形成一层封闭的保温层,提高了整个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效果。且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一体化外墙板的外叶板与外保温层设置于现浇段的外侧,从而充当了浇筑过程中的外模板的作用,从而节省了浇筑过程中的外模板的搭建,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在实际应用种,外保温层铺设于外叶板的外侧,使得外保温层可充当外叶板的外模具的作用,节省制造成本,当然,外保温层也可不充当外叶板的外模具,而是直接置于用于加工一体化外墙板的模具中。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预埋于所述内叶板的第一连接件组,所述第一连接件组包括靠近室外设置的第一子连接件组,以及靠近室内设置的第二子连接件组;所述第一连接件组的连接件的一端预埋于所述内叶板,所述第一连接件组的连接件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现浇段。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并排设置两组连接件,增加了现浇段与一体化外墙板之间连接件的数量,从而增加了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增加了连接处的抗剪性能,且两排连接件的设置形成对称支撑与连接的排布方式,大大增加了连接处的抗剪性能。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预埋于所述内叶板的预埋螺母,以及用于伸入所述现浇段的连接螺栓;所述预埋螺母和所述连接螺栓可拆卸式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183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