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煤制乙二醇工艺的下料管安全防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814247.7 | 申请日: | 2018-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24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 发明(设计)人: | 都丽娜;吴莉;范锐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滨海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7C3/26 | 分类号: | B67C3/26;B67C3/22;B67C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下料管 滑轨 内置 锁紧 安全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 乙二醇 滑块 内壁 便于拆卸 导流斜板 软管 连接杆 密封性 内环 内嵌 焊接 清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煤制乙二醇工艺的下料管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下料管本体、内置下料管、锁紧外环和连接杆,所述下料管本体的内壁上设置有滑轨,且滑轨内嵌有滑块,所述滑块远离滑轨的一端焊接有内置下料管,且内置下料管下方下料管本体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导流斜板。本实用新型使用后,通过软管和锁紧内环与锁紧外环的配合使用,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密封性,同时便于拆卸清洗,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制乙二醇工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煤制乙二醇工艺的下料管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煤制乙二醇产品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对乙二醇进行灌装,乙二醇在注入到入料缸或储罐等容器时,乙二醇经由下料管进入容器的空腔中,由于现有的下料管大多是漏斗型结构,密封性不好,乙二醇挥发度大,所以在下料过程中易与空气接触,从而影响到乙二醇的后期使用,且下料管内并未设置有控量结构,导致乙二醇注入时,直接冲击下料管侧壁,下料管易产生堵塞或发生损坏的情况,此外,由于下料管大多数固定一体式结构,长时间经过乙二醇腐蚀的下料管不方便拆卸进行更换清洗,因此,在用于煤制乙二醇工艺的下料管安全防护装置使用过程中如何解决这一类问题以及其处理所带来是不良后果,一直是实验人员和生产厂家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煤制乙二醇工艺的下料管安全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下料管密封性不好,不易清洗,不能控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煤制乙二醇工艺的下料管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下料管本体、内置下料管、锁紧外环和连接杆,所述下料管本体的内壁上设置有滑轨,且滑轨内嵌有滑块,所述滑块远离滑轨的一端焊接有内置下料管,且内置下料管下方下料管本体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导流斜板,所述内置下料管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块,且连接块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包裹有旋转套,所述内置下料管的顶部设置有连接软管,所述连接软管上设置有锁紧内环,所述锁紧内环的外表面包裹有锁紧螺栓,所述锁紧外环的一端贯穿锁紧螺栓,所述锁紧外环通过轴承与锁紧内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料管本体的顶部设置有通孔,所述内置下料管贯穿通孔,所述内置下料管延伸至下料管本体的内部,所述下料管本体上方内置下料管的两侧均设置有提手。
优选的,所述锁紧内环设置有两组,所述锁紧内环关于锁紧外环呈中心对称布局,所述锁紧内环的内壁表面均设置有密封层。
优选的,所述锁紧螺栓两侧设置有与锁紧外环相互配合的预留孔,且预留孔的内壁均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锁紧外环外壁设置有与内螺纹相互配合的外螺纹。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靠近连接块一端的位置处均焊接有限位块,且限位块设置为“凹”字形。
优选的,所述旋转套的外表面均焊接有分流叶片,且分流叶片设置有四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煤制乙二醇工艺的下料管安全防护装置使用后,通过软管和锁紧内环与锁紧外环的配合使用,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密封性,同时便于拆卸清洗,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实用性;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连接软管和锁紧外环与锁紧内环的配合使用,使得装载乙二醇容器的外接口插入连接软管内,并通过手动向内旋转锁紧螺栓,使连接软管与容器的外接口紧紧贴合,牢牢固定,从而提高了倒料时的密封性,提高了整个装置的使用范围,且结构丰富;
2、设置有内置下料管的设计,工作人员可手持提手,将下料管本体内的内置下料管取出清洗更换,从而实现了便于清洗更换,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使得整个装置使用寿命更长,使用十分便捷;
3、通过分流叶片和导流斜板的配合使用,起到分散流入的作用,减小乙二醇直接倒入对下料管内壁的冲击力,同时,有效的减少了下料管本体堵塞的情况,结构相对简单,使用方便,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滨海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大学滨海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142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产黑蒜酱的包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精度润滑油灌装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