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卸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13229.7 | 申请日: | 2018-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965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师鹏;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3/01 | 分类号: | F17D3/01;F17D1/02;G01M3/0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1008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显表 电控通断阀 声光报警器 压力传感器 自动卸压装置 安全压力 报警信号 电流形式 节流元件 气密部件 开关量 消音器 压力管 触发 卸压 传输 飞机 申请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自动卸压装置,包括数显表、压力传感器、声光报警器、电控通断阀、节流元件、消音器,被测飞机气密部件管路与压力传感器相连,压力传感器将测出的压力值以电流形式传输给数显表,当压力值超过数显表设定的安全压力值时,数显表同时向电控通断阀和声光报警器发出开关量,触发压力管路上的电控通断阀打开卸压,声光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卸压的安全装置,尤其是涉及气压管路、气压容器等气密试验过程中气体压力过载控制和警示的气压自动卸压和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飞机的生产制造中,液压系统、气压系统、燃油系统等均需作气密、耐压试验。该类充压设备伴随着飞机型号研制的全过程,伴随着从飞机研制到定型再到批生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质量意识的提高,充压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需要进一步加强。气体充压设备主要是将压缩空气或气瓶高压气体通过净化、调压(减压或增压)以一定的压力、流量向被试产品容腔供气。这类设备大部分是通过调压阀实现压力调节的,设备没有其他的压力保护措施,特别是气源压力高通过减压进行的试验,一旦调压阀失效很可能使充气压力过大,致使发生充压过载,危及产品和人身安全。这类设备数量多,且绝大多数没有配电设施,增加自动卸压和报警装置难度很大,因此研究通用自动卸压和报警装置使用方便又简单易行,不需对每台试验设备进行改造,只需配合使用即可达到试验过程安全可靠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不对试验设备进行改造的前提下提高气压试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用于各种产品气压试验时气体压力的过载控制和警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卸压装置,包括数显表、压力传感器、声光报警器、电控通断阀、节流元件、消音器,被测飞机气密部件管路与压力传感器相连,压力传感器将测出的压力值以电流形式传输给数显表,当压力值超过数显表设定的安全压力值时,数显表同时向电控通断阀和声光报警器发出开关量,触发压力管路上的电控通断阀打开卸压,声光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在压力管路上电控通断阀后端设有节流元件和消音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对实验设备进行改造,只需配合使用,即可实现报警和自动卸压,使产品压力不致超过报警压力值。
该装置通用性强,适用压力范围大,试验者可根据试验要求自行设定试验报警压力值。现有0~1MPa和1~50MPa两种规格,也可根据用户需求制作成限定压力范围(如10~15MPa)或限定压力值(如15MPa)的专用报警卸压装置。
以下结合实施例附图对该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气压自动卸压和报警装置系统原理图
图中编号说明:1数显表、2压力传感器、3快速接头、4声光报警器、5电控通断阀、6节流元件、7消音器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是气压自动卸压和报警装置原理图,一种自动卸压装置,包括数显表1、压力传感器2、声光报警器4、电控通断阀5、节流元件6、消音器7,被测飞机气密部件管路与压力传感器2相连,压力传感器2将测出的压力值以电流形式传输给数显表1,当压力值超过数显表1设定的安全压力值时,数显表1同时向电控通断阀5和声光报警器4发出开关量,触发压力管路上的电控通断阀5打开卸压,声光报警器4发出报警信号,在压力管路上电控通断阀5后端设有节流元件6和消音器7。
使用时先将该装置通过快速接头3与被试产品气密连接。调整数显表1预先设定系统试验报警压力值,试验过程中,压力传感器2检测被试产品容腔内的压力并在数显表1上显示,当压力上升到设定值时,声光报警器4报警,同时数显表1内的继电器接通,驱动电控通断阀5打开进行排气卸压,节流元件6用于调节卸压与排气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132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