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渗透反应墙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12509.6 | 申请日: | 2018-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135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谢世平;何顺辉;张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中联格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沁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84 | 代理人: | 姚艳 |
地址: | 3000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框架 可渗透反应墙 单体模块 内框架 本实用新型 支撑连接柱 相对侧壁 反应垫 连接板 螺丝孔 外框板 凸件 模块化安装 反应材料 固定螺丝 卯榫结构 施工难度 外壁 施工 维护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渗透反应墙,由多个单体模块和支撑连接柱组成,所述单体模块通过支撑连接柱连接,所述单体模块包括内框架、T型连接凸件、外框架、反应垫、连接板和U型连接件,所述内框架上设有若干个第一螺丝孔,通过所述第一螺丝孔与第一固定螺丝将反应垫固定连接在内框架上,所述内框架的外壁固定连接外框板,四个所述外框板两两通过卯榫结构组成外框架,在所述外框架的两个相对侧壁上固定连接T型连接凸件,所述外框架的另外两个相对侧壁上分别设有连接板和U型连接件。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安装降低施工难度,更换反应材料简单,从而降低可渗透反应墙的施工和维护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渗透反应墙,属于可渗透反应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可渗透反应墙(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RB)是用于原位去除地下水及土壤中污染组分的重要方法。美国环保署(USEPA)1998年发行的《污染物修复的PRB技术》手册将PRB定义为:在地下安置活性材料墙体以便拦截污染羽状体,使污染羽状体通过反应介质后,其污染物能转化为环境接受的另一种形式,从而实现使污染物浓度达到环境标准的目标。PRB无需外加动力,污染物羽流在水力梯度作用下通过反应墙时,水中污染物与活性反应介质产生沉淀、吸附、氧化还原和生物降解反应等,使水中污染物转化为环境可接受的形式。PRB一旦安装完毕,除某些情况下需要更换墙体反应材料外,几乎不需要其他运行和维护费用。PRB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技术。
现有的PRB技术也有一定技术限制,例如:(1)地下反应墙介质容量有限,不可能无限制地对污染物进行去除,所以需要定期的更换反应介质,以保证处理效率;(2)当反应介质与地下水中污染物质反应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反应介质失活、填料堵塞等问题,需要及时更新或清理反应墙;(3)反应介质中的作用有可能导致物质的沉淀,使地下水在反应墙和其附近的流场发生变化,反应介质的堵塞可以导致PRB的失效等。所以急需一种可渗透反应墙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渗透反应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可实现模块化安装,施工难度小,更换反应材料简单,从而降低可渗透反应墙的施工和维护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渗透反应墙,由多个单体模块和支撑连接柱组成,所述单体模块通过支撑连接柱连接,所述单体模块包括内框架、T型连接凸件、外框架、反应垫、连接板和U型连接件,所述内框架上设有若干个第一螺丝孔,通过所述第一螺丝孔与第一固定螺丝将反应垫固定连接在内框架上,所述内框架的外壁固定连接外框板,四个所述外框板两两通过卯榫结构组成外框架,在所述外框架的两个相对侧壁上固定连接T型连接凸件,所述外框架的另外两个相对侧壁上分别设有连接板和U型连接件。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和U型连接件上均设有第二螺丝孔,通过第二固定螺丝和第二螺丝孔将连接板和U型连接件固定连接,实现单体模块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连接柱上设有T型连接凹槽,通过所述T型连接凹槽和T型连接凸件将两个单体模块固定连接,相邻所述支撑连接柱之间设有筛网。
进一步的,所述筛网孔径≤1mm,所述筛网采用不锈钢铁丝网。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连接柱一侧设有T型连接凹槽,或者两侧均设有T型连接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T型连接凹槽的个数为1-6个。
进一步的,所述单体模块上还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通过第一固定螺丝1固定在内框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内框架采用铝合金或者不锈钢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渗透反应墙,采用模块化安装降低施工难度,更换反应介质简单,从而降低可渗透反应墙的施工和维护成本;采用泥浆固壁开挖成槽,开挖深度不受限制,且施工费用低,施工难度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中联格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中联格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125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力自动调节水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污水厂臭气循环处理零排放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