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铁车辆转向架轮对的辅助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09077.3 | 申请日: | 2018-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936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马仁杰;马兴隆;申晓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仁杰;马兴隆;申晓娜 |
主分类号: | B61F5/24 | 分类号: | B61F5/2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辅助支撑装置 转向架构架 地铁车辆 转向架轮 减震 复位弹簧 缓冲弹簧 固定块 活动杆 本实用新型 短弹簧 支撑管 转向架 支撑 轮子 脱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铁车辆转向架轮对的辅助支撑装置,涉及轮对辅助支撑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铁车辆转向架轮对的辅助支撑装置,包括转向架构架,所述转向架构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转向架构架外表面靠近连接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轮对,所述转向架构架外表面靠近轮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轮子。该地铁车辆转向架轮对的辅助支撑装置,通过活动杆和复位弹簧的设置,活动杆和支撑管起到了对转向架和轮对起到了连接和支撑的作用,防止了轮对脱离而发生意外,并且短弹簧和复位弹簧起到了一定的减震的作用,从而达到了支撑和减震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对辅助支撑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铁车辆转向架轮对的辅助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转向架是轨道车辆结构中最为重要的部件之一,其主要作用如下:车辆上采用转向架是为增加车辆的载重、长度与容积和提高列车运行速度,以满足铁路运输发展的需要,保证在正常运行条件下,车体都能可靠地坐落在转向架上,通过轴承装置使车轮沿钢轨的滚动转化为车体沿线路运行的平动,支撑车体,承受并传递从车体至车轮之间或从轮轨至车体之间的各种载荷及作用力,并使轴重均匀分配,保证车辆安全运行,能灵活地沿直线线路运行及顺利地通过曲线,转向架的结构要便于弹簧减振装置的安装,使之具有良好的减振特性,以缓和车辆和线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小振动和冲击,减小动应力,提高车辆运行平稳性和安全性,充分利用轮轨之间的粘着,传递牵引力和制动力,放大制动缸所产生的制动力,使车辆具有良好的制动效果,以保证在规定的距离之内停车,转向架是车辆的一个独立部件,在转向架于车体之间尽可能减少联接件,现有技术中,进行车辆转向架的轮对在轨道上的移动作业时需要一种辅助支撑装置,为此,本实用新型研发了一种地铁车辆转向架轮对的辅助支撑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铁车辆转向架轮对的辅助支撑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地铁车辆转向架轮对的辅助支撑装置,包括转向架构架,所述转向架构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转向架构架外表面靠近连接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轮对,所述转向架构架外表面靠近轮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轮子,所述轮子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气囊,所述轮子外表面靠近挤压气囊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所述挤压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挤软垫,所述转向架构架外表面靠近缓冲弹簧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短弹簧,所述短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抽拉杆,所述抽拉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管,所述轮对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右活杆,所述右活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左活杆,所述左活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横弹簧。
可选的,所述支撑块外表面靠近防挤软垫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挤杆。
可选的,所述挡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软垫。
可选的,所述转向架构架外表面靠近活动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向架构架的外表面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活动杆。
可选的,所述轮子外表面靠近支撑板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支撑管。
可选的,所述转向架构架外表面靠近转轴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左活杆,所述轮对的外表面通过转动轴活动连接有套管。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铁车辆转向架轮对的辅助支撑装置,具备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仁杰;马兴隆;申晓娜,未经马仁杰;马兴隆;申晓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090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