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感应小夜灯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02661.6 | 申请日: | 2018-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488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张亚;王瑾;胡煌;曾福江;梁晴晴;王竟成;徐子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H05B33/08 | 分类号: | H05B33/08 |
代理公司: | 42238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龚春来<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控芯片 电阻 光线感应电路 红外人体感应 本实用新型 输出端连接 一端连接 输入端 电路 控制信号输出端 第二信号 分压电阻 感应灵敏 均匀排布 正电源端 智能感应 转换电路 接地 集电极 小夜灯 并联 串接 功耗 射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感应小夜灯,包括主控芯片、光线感应电路、红外人体感应电路、多个LED、LED驱动电路以及DC/DC电源转换电路,光线感应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主控芯片的第一信号输入端;红外人体感应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主控芯片的第二信号输入端;所述多个LED灯并联后均匀排布成为一个圆形,且按照每两个灯之间间隔相同角度进行固定安装;LED驱动电路,包含第一电阻以及NPN型三极管,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主控芯片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另一端连接NPN型三极管的基极,并联的所述多个LED灯串接在正电源端和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NPN型三极管的射极接地;其中,第一电阻为分压电阻。本实用新型功耗小、感应灵敏、照明范围广、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智能感应小夜灯。
背景技术
常用照明灯在夜间开灯的瞬间,太强的光线会使处于黑暗中的眼睛受到很大刺激。如果选择照明灯常亮,夜间开灯睡觉除了会影响人体正常代谢功能,睡眠质量之外,还会因为照明灯不会自动熄灭,造成光污染。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不同的夜光照明系统应运而出,主要有声光控系统、触摸式延时系统等。但是常见的夜间照明系统都有反应不灵敏并且照明范围,覆盖范围较小,存在照明盲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常见的夜间照明系统都有反应不灵敏并且照明范围,覆盖范围较小,存在照明盲区的技术缺陷,提供智能感应小夜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智能感应小夜灯,该智能感应小夜灯包括:
主控芯片;
光线感应电路,用于感应外部光线的强弱,并根据光线的强弱输出高、低电平,光线感应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主控芯片的第一信号输入端;
红外人体感应电路,用于检测是否有人体经过,并根据检测结果输出高、低电平,红外人体感应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主控芯片的第二信号输入端;
多个夜灯,所述多个夜灯并联后均匀排布成为一个圆形,且按照每两个灯之间间隔相同角度进行固定安装;
LED驱动电路,包含第一电阻以及NPN型三极管,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主控芯片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另一端连接NPN型三极管的基极,并联的所述多个LED灯串接在正电源端和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NPN型三极管的射极接地;其中,第一电阻为分压电阻;
DC/DC电源转换电路,用于将直流输入电源转换为所述智能感应小夜灯所需的工作直流电。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感应小夜灯中,所述主控芯片为STM32F103RET6。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感应小夜灯中,所述光线感应电路包含一比较器,比较器的第一比较输入端连接第四电阻的一端,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工作直流电的正电源端,通过光敏电阻接地,比较器的第二比较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连接所述工作直流电的正电源端,通过第三电阻接地,比较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五电阻连接至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比较器的输出端为光线感应电路的所述输出端;其中,第二电阻与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与光敏电阻分别构成分压电路,第五电阻为分压电阻。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感应小夜灯中,所述光线感应电路还包含第一LED指示灯和第八电阻,第一LED指示灯和第八电阻串联后连接在所述工作直流电的正电源端与地之间,以指示DC/DC电源转换电路是否为光线感应电路正常供电。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感应小夜灯中,所述比较器为LM393D,所述光线感应电路还包含第二LED指示灯和第六电阻,第二LED指示灯和第六电阻串联后连接在比较器LM393D的输出端与所述工作直流电的正电源端之间,以指示比较器的输出端输出电平的高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026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脑主机灯光系统
- 下一篇:一种集中供电式的LED驱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