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轮汽车及摩托车前悬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800940.9 | 申请日: | 2018-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632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定江辉减振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K25/04 | 分类号: | B62K2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 地址: | 0715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杆机构 支臂组件 减振器 铰接轴 摇臂组件 铰接 本实用新型 联板组件 三轮汽车 刹车系统 前悬架 摩托车 铰接轴铰接 舒适性指标 互不干扰 连杆铰接 空载 整车 平行 满载 抬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轮汽车及摩托车前悬架,包括联板组件、支臂组件、减振器、摇臂组件和连杆机构,联板组件连接在支臂组件上部,减振器分别通过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铰接于支臂组件,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的轴线相互平行且与减振器的轴线共面,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一端与支臂组件下部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杆铰接,第二连杆与前刹车系统铰接,连杆机构与减振器均可往复运动且互不干扰,摇臂组件连接在第二铰接轴上,连杆机构与摇臂组件运动方向一致且相互独立。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杆机构与前刹车系统铰接,能够使整车在空载、满载差距比较大的条件下都能获得很好的舒适性指标,避免车辆抬头或剧烈蹲底现象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轮汽车及摩托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轮汽车及摩托车前悬架。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在三轮汽车和三轮摩托车行业,为了满足用户逐渐提高的舒适性要求,摇臂式减振器日益获得人们的青睐,然而很多摇臂产品都把设计的侧重点放在了外观效果上面,而对其寿命、安全性、舒适性并未做深入的研究,从而导致指标达不到用户满意,有的产品无法回避车辆抖动问题,有的产品空载舒适性不错但载货后舒适性较差,有的产品载货时舒适性可以,但一旦空载就硬的如同一根棍子。尤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安全意识的提升,农用三轮车陆续全都加上了前刹车系统,随之而来的就是前刹车系统的定位问题。目前市场上流通的摇臂产品要么是牺牲一部分舒适性直接与减振器接口,要么就是把接口设计在摇臂上,从而导致刹车时的急剧抬头或低头,使用户的身体产生不适,为了缓解这一现象,有的产品就不得不降低前刹效果,这无疑增加了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轮汽车及摩托车前悬架,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用前悬架舒适性较差且安全存在隐患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三轮汽车及摩托车前悬架,包括联板组件、支臂组件、减振器、摇臂组件和连杆机构,所述联板组件连接在所述支臂组件上部,所述减振器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所述减振器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铰接轴和所述第二铰接轴铰接于所述支臂组件,所述第一铰接轴和所述第二铰接轴的轴线相互平行且与所述减振器的轴线共面,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一端与所述支臂组件下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与前刹车系统铰接,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减振器均可往复运动且互不干扰,所述摇臂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二铰接轴上,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摇臂组件运动方向一致但不同步且相互独立。
进一步的,所述支臂组件为直管式支臂与连接柱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联板组件与所述支臂组件之间的夹角α为83°。
进一步的,所述摇臂组件包括摇臂、轴承及附件,其中所述摇臂为三角形摇臂。
再进一步的,所述轴承采用滚动轴承。
进一步的,还包括螺栓组件,所述螺栓组件为螺栓紧固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铰接轴的轴线和所述第二铰接轴的轴线均垂直于所述减振器的轴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1、按照汽车减振器的刚度阻尼匹配原则进行弹簧和阻尼器的参数设计,并与不同车型对接设计,使整车获得所需减振效果的同时,任何一个速度下都不会产生共振;
2、摇臂工作全过程的力矩处理,使弹力矩呈渐进式变化,使整车在空载、满载差距比较大的条件下都能获得很好的舒适性指标;
3、支臂、连杆结构、刹车鼓及前轴通过铰接形成连杆结构,其与减振器工作相互独立,消除了因与前刹车系统配合造成的车辆抬头或剧烈蹲底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定江辉减振器有限公司,未经保定江辉减振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009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