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润滑多工位级进模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800011.8 | 申请日: | 2018-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504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 发明(设计)人: | 宋红杰;徐建凯;王海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鸿达电机模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37/18 | 分类号: | B21D37/18;B21D37/08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黄美娟 |
| 地址: | 315333 浙江省宁波市慈***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凸模冲头 油嘴 漏油孔 多工位级进模 凸模固定板 自润滑装置 自润滑 上模 连通 依次连接 储油槽 固定板 起始端 上垫板 上模座 下模 油管 油源 | ||
一种自润滑多工位级进模,包括上模、下模,上模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上模座(5)、上垫板(6)、凸模固定板(7),凸模冲头(8)固定在凸模固定板(7)内,还包括一个凸模冲头(8)的自润滑装置,自润滑装置包括连接外界油源的外油嘴(1)、油嘴固定板(2)、油管(3)、内油嘴(4);漏油孔(11)分布在凸模冲头(8)之间,漏油孔(11)的起始端连通储油槽(10),漏油孔(11)的末端连通凸模冲头(8)。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工位级进模。
(二)背景技术
多工位级进模冲裁速度快,凸模冲头容易发热,料带冲裁过程中,有粉末出现,容易粘结到冲头表面,造成冲头表面磨损,甚至拉伤、折断。通常模具前端送料机构处有加油装置,润滑油滴到料带表面,通过料带的传送带入模具,起到冲头润滑作用。但有些冲头形状复杂或局部冲头较多,料带的润滑油无法满足对全部冲头的润滑作用,这时就需要设计局部的加油润滑机构。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一些凸模冲头形状复杂或局部冲头较多的工位无法全面润滑的问题,提供一种自润滑多工位级进模,起到保护凸模冲头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润滑多工位级进模,包括上模、下模,上模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上模座5、上垫板6、凸模固定板7,凸模冲头8固定在凸模固定板7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凸模冲头8的自润滑装置,自润滑装置包括连接外界油源的外油嘴1、油嘴固定板2、油管3、内油嘴4;
外油嘴1、油嘴固定板2设置在上模座5的顶部,外油嘴1固定在油嘴固定板2上,油管3一端与外油嘴1相接,另一端与内油嘴 4相接,内油嘴4固定在上模座5上,上模座5上方设置有油管3 的让位槽和内油嘴4的让位孔;上模座5下方有储油槽10,并与上模座5上方联通;上模座5底部设有内凹的储油槽10,内油嘴4通过连接孔9连通储油槽10;上垫板6有漏油孔11,漏油孔11分布在凸模冲头8之间,漏油孔11的起始端连通储油槽10,漏油孔11 的末端连通凸模冲头8。
优选地,设有多个油管3和内油嘴4、漏油孔11,所有的内油嘴4和漏油孔11均连通同一个储油槽10。此结构有利于均匀加油。
由于润滑油流入上模座凹槽(储油槽10)内时,会就近流入漏油孔11内,加油量少时,无法流到远端的漏油孔11,而加油量大时,近的漏油孔11会出现润滑油过多,造成浪费。因此当漏油孔 11较多时,需要多个位置同时加油,保证润滑均匀。设有多个油管 3和内油嘴4,且所有的内油嘴4和漏油孔11均连通同一个储油槽 10,能够实现多个位置同时加油,促进润滑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采用加油润滑机构,既保证了凸模冲头润滑,防止其拉毛损伤,又保证冲出合格的产品。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自润滑多工位级进模,包括上模、下模,上模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上模座5、上垫板6、凸模固定板7,凸模冲头8固定在凸模固定板7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凸模冲头8的自润滑装置,自润滑装置包括连接外界油源的外油嘴1、油嘴固定板2、油管3、内油嘴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鸿达电机模具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鸿达电机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000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汽车后门模具的检具工装
- 下一篇:一种卡箍铆接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