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中钢结构挡水墙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95251.3 | 申请日: | 2018-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289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陈慧;曾斌;蒋武华;梁文;唐传辉;左川;胡天明;伍志光;李新;李佳丽;宋作栋;刘银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五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0 | 分类号: | E02B3/10;E02D1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1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挡水 挡水钢板 桁架 挡水墙 支撑桩 槽钢 本实用新型 水中钢结构 焊接固定 桁架立杆 水工构筑物 水流冲击力 水平冲击力 钢丝绳 安全稳定 框架结构 扭力传递 区域水流 施工环境 自来水厂 纵向连接 高流速 立杆套 取水头 引水管 横梁 单壁 地锚 拉锚 双排 弯矩 吊装 卡住 地基 钢管 河谷 河流 传递 施工 转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中钢结构挡水墙,包括支撑桩、挡水桁架、拉锚横梁、U形钢件、挡水钢板、钢丝绳、纵连槽钢和地锚;所述挡水桁架的立杆套接在支撑桩上,并通过纵连槽钢纵向连接挡水桁架,使之成为框架结构;所述挡水钢板焊接固定在U形钢件上,所述U型钢件吊装是U形处卡住挡水桁架立杆后进行焊接固定,形成双排钢管单壁挡水墙结构,水流冲击力依次通过挡水钢板、U型钢件、挡水桁架立杆、支撑桩进行传递,将水流的水平冲击力转化为弯矩扭力传递至地基。本实用新型可快速、有效的降低河谷中区域水流速度,为在深水高流速河流中施工自来水厂取水头、引水管等水工构筑物时,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施工环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中钢结构挡水墙。
背景技术
自来水厂中水下作业取水头、引水管施工是自来水厂建设期中的关键工序之一,因往往为涉水作业,必须在枯水期进行施工,施工周期短、技术难度高、安全风险大。多年来我国在修建了不少在江河中取水的自来水厂,积累了一定的涉水作业方面施工经验,但大部分都是水浅、水流较慢的的案例,在深水高流速下施工经验和案例不足。因取水头、引水管施工从取水方面来说,必须深入到河流中取到优质水源,对于通航河流来说,必须预留通航条件。当我们在深水高流速河流中采用丁坝、土石围堰施工时,抛石、石笼网箱易随波滚流、漂移流失,工后清理面积成倍扩大、工程数量不可控,土石进占法施工时污染引水源、堵塞并破坏下游应急取水头、引水管,坝体受高流速冲刷垮塌安全风险大等现象。
为解决上述问题,确有必要另辟蹊径,为下游水中、水下构筑物提供了一个安全稳定的水下施工环境,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所述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水中钢结构挡水墙,快速、有效的降低河谷中区域水流速度,为在深水高流速河流中施工自来水厂取水头、引水管等水工构筑物时,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施工环境。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水中钢结构挡水墙,包括支撑桩、挡水桁架、拉锚横梁、U形钢件、挡水钢板、钢丝绳、纵连槽钢和地锚;所述挡水桁架的立杆套接在支撑桩上,并通过纵连槽钢纵向连接挡水桁架,使之成为框架结构;所述挡水钢板焊接固定在U形钢件上,所述U型钢件吊装时U形处卡住挡水桁架立杆后进行焊接固定,形成双排钢管单壁挡水墙结构,水流冲击力依次通过挡水钢板、U型钢件、挡水桁架立杆、支撑桩进行传递,将水流的水平冲击力转化为弯矩扭力传递至地基;所述拉锚横梁焊接固定在挡水桁架立杆内侧;通过钢丝绳与地锚进行水平牵拉固定,部分水流冲击力建次第通过挡水钢板、U型钢件、挡水桁架、钢丝绳、地锚进行传递。
所述支撑桩切面为圆形的无缝钢管,内径不小于16.8cm,壁厚不小于1.0cm;采用丝扣接长,车丝长度不小于10cm,丝扣宜在2.3~2.8mm/丝之间;采用标准型内车丝套管进行接长;支撑桩入岩深度应根据水深、流速、挡水墙深入河流中不宜小于2.0m,支撑桩的管壁应与基岩嵌固紧密,宜采用“三管两钻”法跟管钻进,钻机钻头为偏心钻,施工设备为带钻机的打桩船。
所述挡水桁架为贝雷梁式桁架结构,由挡水桁架立杆、直腹杆、斜腹杆和筋板焊接而成,其挡水桁架立杆为内径不小于17.8cm,壁厚不小于0.8cm的无缝钢管,直腹杆为双拼8#槽钢,斜腹杆为双拼∠50等边角钢,节点处筋板为20mm厚钢板。挡水桁架在河岸厂制单榀水上吊装,桁架高度宜为1.4~1.6m之间,纵向间距宜为1.9~2.0m之间。挡水桁架的立杆与支撑桩匹配,套在支撑桩外焊接固定,衔接长度不小于3m,管内压灌C30细石混凝土;挡水桁架为主体的钢结构挡水墙设置长度应超出水工建筑物取水头、引水管作业平台端部不小于10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五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五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952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