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处理农田排水水质的生态试验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789272.4 | 申请日: | 2018-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984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 发明(设计)人: | 温季;姜新;郭树龙;郭冬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李振瑞 |
| 地址: | 453002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农田排水 过滤层 本实用新型 不透水层 生态试验 排水沟 出水端 集水池 进水管 蓄水层 种植孔 沟壁 净化 连通 混凝土 水生植物 种植 多孔陶瓷颗粒 多孔陶瓷填料 室内 生物活性炭 活性炭 水质 沉水植物 从外向内 达标排放 地表径流 深度处理 室内生物 挺水植物 土工网层 依次设置 净化室 上表面 土壤层 上端 去除 污染物 排水 铺设 土壤 吸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处理农田排水水质的生态试验系统,包括沟壁及沟底,沟壁包括从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土工网层、第一过滤层、第一蓄水层及混凝土不透水层,混凝土不透水层上表面开设有种植孔,种植孔内种植有挺水植物;沟底从下到上依次铺设有第二蓄水层、土壤层及第二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内种植有沉水植物;排水沟的出水端连通有集水池,集水池通过进水管连通有净化室,进水管的出水端位于净化室内上端,净化室内由下到上分别设有多孔陶瓷填料层和生物活性炭层。本实用新型汇集地表径流和土壤内排水,通过排水沟内种植的水生植物对污染物进行初步吸收去除,然后利用净化室内生物活性炭和多孔陶瓷颗粒进行深度处理,最终使农田排水达标排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处理农田排水水质的生态试验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农田面源污染已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农田氮磷流失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水质污染的重要来源,农田中的氮、磷等污染物主要通过农田径流或淋洗渗漏等途径进入农田排水系统并污染水体,且其排放难以控制,也难以集中处理。目前很难构建一种简单有效的农田排水水质生态试验系统来研究农田排水状况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农田排水进行处理,以使其达标排放,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因此,如何构建农田排水水质的生态试验系统,是解决农田面源污染的关键问题,也是迫切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农田排水水质的生态试验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很难构建一种简单有效的农田排水水质生态试验系统来研究农田排水状况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农田排水进行处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处理农田排水水质的生态试验系统,包括排水沟、集水池以及净化室,所述排水沟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沟壁以及连接两个所述沟壁底端的沟底,所述沟底为混凝土不透水结构,每个所述沟壁均与所述沟底呈钝角设置,每个所述沟壁均包括从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土工网层、第一过滤层、第一蓄水层以及混凝土不透水层,所述混凝土不透水层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种植孔,所述种植孔内种植有挺水植物;所述沟底内表面从下到上依次铺设有第二蓄水层、土壤层以及第二过滤层,所述第二过滤层内种植有沉水植物;
所述排水沟的出水端连通有集水池,所述集水池通过进水管连通有净化室,所述进水管上设有提升泵,且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位于所述净化室内上端,所述净化室内由下到上分别设有多孔陶瓷填料层和生物活性炭层,所述净化室的下端设有出水管。
优选的,每个所述沟壁与所述沟底所呈的钝角为120°。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层和所述第二过滤层均为鹅卵石层,且所述鹅卵石的粒径为3-5cm。
优选的,第一蓄水层和所述第二蓄水层均为蓄水陶土层。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连通有喷淋头。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位于所述净化室内的一端设有滤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农田排水沟能够很好的汇集地表径流和土壤内排水,通过排水沟内种植的水生植物对农田排水中的化肥、农药、氨氮进行初步吸收去除,然后利用净化室内生物活性炭和多孔陶瓷颗粒进行深度处理,最终构建出一种简单高效的农田排水水质生态试验系统,使农田排水达标排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处理农田排水水质的生态试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处理农田排水水质的生态试验系统中排水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处理农田排水水质的生态试验系统中混凝土不透水层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892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粘胶纤维生产用水循环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生态水处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