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热油飞溅过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784821.9 | 申请日: | 2018-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023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 发明(设计)人: | 刘长平;梁善卓;梁先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泰之味食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36/02 | 分类号: | B01D36/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泰六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86 | 代理人: | 杨正辉 |
| 地址: | 64215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底板 过滤筒 过滤 引流 过滤装置 漏斗入口 漏斗筒 飞溅 防热 过滤漏斗 滤孔 热油 本实用新型 安全隐患 过滤效率 食用菌油 轴线方向 出口端 开口式 入口端 多圈 内壁 外溅 漏斗 口径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热油飞溅过滤装置,包括相连的过滤漏斗和过滤筒,所述过滤漏斗包括漏斗筒,所述漏斗筒一端为开口式的漏斗入口、另一端为过滤底板,在过滤底板上设有底板滤孔,所述底板滤孔的入口端尺寸大于出口端尺寸,在漏斗筒内壁设有多圈引流吸毛,所述引流吸毛往过滤筒轴线方向延伸,所述漏斗入口的口径小于过滤筒其余部分内径。该防热油飞溅过滤装置能通过滤漏斗和过滤筒进行两道过滤,提高过滤效率,而引流吸毛及漏斗入口小口径设计,减少热油外溅,适应于食用菌油炸热油的过滤,减少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用菌生产设备,特别是一种防热油飞溅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平菇等食用菌不易储存和长途运输,为了避免生产高峰期供大于求价格过低,生产加工企业会将食用菌加工成食用菌干或鲜辣酱,其中食用菌鲜辣酱因其味道鲜美、口感爽口而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因此相关企业对食用菌鲜辣酱的生产设备进行了相应的研发和改进。
在食用菌鲜辣酱的生产过程中,油炸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先将食用菌去杂洗净、沥干,稍加晾干后且片,然后就是油炸的过程了,另外使用的鲜辣椒也需要进行略微的油炸,得到香味十足的鲜辣椒原料;然而为了保证油炸品质以及能让油能循环使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油进行过滤,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会对热油进行过滤,采用一般的过滤设备容易产生飞溅,造成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对食用菌的油炸油过滤装置进行优化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食用菌鲜辣酱的制作过程中,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防热油飞溅过滤装置,该防热油飞溅过滤装置能通过滤漏斗和过滤筒进行两道过滤,提高过滤效率,而引流吸毛及漏斗入口小口径设计,减少热油外溅,适应于食用菌油炸热油的过滤,减少安全隐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防热油飞溅过滤装置,包括相连的过滤漏斗和过滤筒,所述过滤漏斗包括漏斗筒,所述漏斗筒一端为开口式的漏斗入口、另一端为过滤底板,在过滤底板上设有底板滤孔,所述底板滤孔的入口端尺寸大于出口端尺寸,在漏斗筒内壁设有多圈引流吸毛,所述引流吸毛往过滤筒轴线方向延伸,所述漏斗入口的口径小于过滤筒其余部分内径。
该防热油飞溅过滤装置设置过滤漏斗和过滤筒,能通过滤漏斗和过滤筒进行两道过滤,首先通过滤漏斗初步过滤,再利用过滤筒进行第二道过滤,而上端开口的过滤漏斗便于清理油杂,在过滤底板上的底板滤孔为入口端大于出口端的结构,能将过滤油增压,提高过滤效率,而在漏斗筒内设置引流吸毛、以及漏斗入口口径小于过滤筒其余部分内径的设计,对倒入的热油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减少热油外溅,适应于食用菌油炸热油的过滤,减少安全隐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引流吸毛设置在靠近漏斗入口的过滤筒内壁上。设置在靠近漏斗入口的引流吸毛能对热油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并减少热油外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过滤筒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过滤孔。利用过滤筒上均匀设置的多个过滤孔进行第二道过滤,适应于油炸后存有较多细小杂质的过滤操作,并且可将过滤筒的长度加长,能一次性使用更长时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在过滤筒下方还依次连有集油防护筒和集油箱,所述集油防护筒的内径尺寸大于过滤筒外径尺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集油防护筒包括连为一体的入油段和顺油段,所述入油段和顺油段均为喇叭形结构,使集油防护筒组成两端大中间小的集油结构。集油防护筒设置喇叭形结构的入油段,便于对过滤筒过滤后的油进行收集,将过滤筒直接放入集油防护筒内进行集油,避免热油飞溅,增加滤油安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在集油防护筒内壁上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多条引流槽道。在集油防护筒内壁上设置引流槽道,便于进入的油能快速流向集油箱内,增大流动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泰之味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泰之味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848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稻栽培废水循环利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正反循环的高压过滤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