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辊底炉的出入口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81171.2 | 申请日: | 201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693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马驰;任世刚;盛长安;马子超;郭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54 | 分类号: | C21D9/54 |
代理公司: | 32207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高桂珍<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41007***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封罩 传送机构 加热区段 本实用新型 出入口 带卷 热处理 对称分布 高度可调 调节板 调整辊 辊底炉 底炉 堆叠 封罩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辊底炉的出入口机构,包括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上依次设有第一区段水封罩、加热区段以及第二区段水封罩,所述第一区段水封罩和第二区段水封罩对称分布在加热区段两侧,所述带卷经传送机构依次通过第一区段水封罩、加热区段和第二区段水封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段水封罩和第二区段水封罩的底部两侧均设有高度可调的调节板。本实用新型用来调整辊底炉中水封罩出入口距离传送机构的距离,从而适应两卷或多卷堆叠的带卷的热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处理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辊底炉的出入口机构。
背景技术
辊底式热处理炉生产线能连续处理工件,生产效率高,耗能低、质量稳定。辊底炉的用途很广,既可用于棒线材、管材,也可用于板材。其作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或消除钢铁在铸造、锻压、轧制和焊接过程中所造成的各种组织缺陷以及残余应力,防止工件变形、开裂。
2、软化工件以便进行后续生产加工。
3、细化晶粒,改善组织以提高工件的机械性能。
4、为最终热处理(淬火、回火)作好组织准备。
随着车间产能的提升,目前辊底炉的退火效率因结构设计的影响,已无法满足生产需求,目前现有辊底炉铜带都是单卷经传送机构依次通过水封套、加热区域、热处理结束后进入水封套出口冷却区域,最后出炉。水封套和加热区域的内部空间较大,可以叠加堆放带卷,但是水封套的出入口区域,由于结构设计的原因,高度比较低。传送机构距水封套出入口高度约350mm,两卷带卷的叠加高度约500mm,叠加后的带卷无法通过现有水封套出入口。随着产量的不断提升,现有辊底炉的结构形式显然无法满足产量需求,加购辊底炉不仅会带来额外的成本投入,且安装布局都会影响现有生产,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高退火效率,显得极为迫切。
实用新型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水封套出入口高度较低,无法通过叠加的带卷,提供了一种辊底炉的出入口机构,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水封套距离传送机构的高度,使叠加后的带卷顺能通过。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辊底炉的出入口机构,包括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上依次设有第一区段水封罩、加热区段以及第二区段水封罩,所述第一区段水封罩和第二区段水封罩对称分布在加热区段两侧,所述带卷经传送机构依次通过第一区段水封罩、加热区段和第二区段水封罩,所述第一区段水封罩和第二区段水封罩的底部两侧均设有高度可调的调节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传送机构两侧设有机架,所述机架与第一区段水封罩之间、所述机架与第二区段水封罩之间均设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包括调节上板和调节下板,所述调节上板与水封罩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调节下板与机架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机架外侧设有若干个支撑滚轮,所述调节下板由机架和支撑滚轮共同支撑。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机架内侧焊接有高于机架表面的钢板,所述钢板和机架形成一个L形角,所述调节下板抵靠在该L形角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调节上板和调节下板通过伸缩杆相连,所述伸缩杆包括内杆和外杆,所述外杆中空,所述内杆套设于外杆中,所述内杆外壁上设有弹性凸起,所述外杆侧壁上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内杆伸出外杆的长度可通过弹性凸起与不同安装孔的配合进行调整。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沿内杆外壁轴向设有长条形凸起,沿外杆内壁轴向设有长条形凹槽,所述长条形凸起和长条形凹槽相匹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内杆与调节上板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外杆与调节下板为可拆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811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