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后轮速传感器总成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75620.2 | 申请日: | 201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936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汪先东;杜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7/00 | 分类号: | B60T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法兰盘 线束 桥包 传感器 探头 传感器总成 后轮 第一线 后桥 本实用新型 部分固定 右后轮 左后轮 捆绑固定 制动软管 破损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轮速传感器总成及汽车,该后轮速传感器总成包括:左后轮速传感器、右后轮速传感器和后桥;后桥包括:桥包、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桥包的一端与第一法兰盘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法兰盘连接;左后轮速传感器包括:第一线束和设置于第一线束第一端的第一探头,第一探头与第一法兰盘固定连接,第一线束的部分固定于第一法兰盘和桥包之间;右后轮速传感器包括:第二线束和设置于第二线束第一端的第二探头,第二探头与第二法兰盘固定连接,第二线束的部分固定于第二法兰盘和桥包之间。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线束和第二线束设置于桥包和法兰盘之间,固定在后桥上,避免了线束与制动软管捆绑固定,造成线束破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后轮速传感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轮速传感器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对于现代汽车而言,轮速信息必不可少,汽车动态控制系统、汽车电子稳定程序、防抱死制动系统等均需要轮速信息。采集轮速信息的轮速传感器成为了现代汽车中最为关键的传感器之一。
目前大部分轮速传感器在布置的时候,将轮速传感器线束与制动软管捆绑布置,结构单一。而越野车的轮速传感器线束与制动管路捆绑,易造成轮速传感器线束与制动管路干涉,从而磨损轮速传感器线束,严重情况下导致轮速传感器线束断裂,进而影响行车安全。另外采用捆扎方式对轮速传感器进行固定,需对扎带进行裁断处理,工序时间相对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轮速传感器总成及汽车,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捆绑的方式对轮速传感器进行固定,易造成轮速传感器线束磨损,影响行车安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后轮速传感器总成,包括:左后轮速传感器、右后轮速传感器和后桥;
所述后桥包括:桥包、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其中所述桥包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法兰盘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法兰盘连接;
所述左后轮速传感器包括:第一线束和设置于所述第一线束第一端的第一探头,所述第一探头与所述第一法兰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线束的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一法兰盘和所述桥包之间;
所述右后轮速传感器包括:第二线束和设置于所述第二线束第一端的第二探头,所述第二探头与所述第二法兰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线束的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二法兰盘和所述桥包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左后轮速传感器还包括:第一接插件和第一扎带,所述第一接插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线束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扎带与所述第一接插件相邻,套设在所述第一线束上,所述第一接插件通过所述第一扎带与车架安装支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左后轮速传感器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线束上的第一线束护套;所述后桥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法兰盘和所述桥包之间的第一卡钩,所述第一卡钩与所述第一线束护套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左后轮速传感器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线束上的第一工字胶套;所述后桥还包括:所述设置于所述桥包上的金属支架,所述第一工字胶套与所述金属支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左后轮速传感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线束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一法兰盘和所述桥包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右后轮速传感器还包括:第二接插件和第二扎带,所述第二接插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线束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扎带与所述第二接插件相邻,套设在所述第二线束上,所述第二接插件通过所述第二扎带与车架安装支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右后轮速传感器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二线束上的第二线束护套;所述后桥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法兰盘和所述桥包之间的第二卡钩,所述第二卡钩与所述第二线束护套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右后轮速传感器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二线束上的第二工字胶套,所述第二工字胶套与所述金属支架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756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