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用尺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73376.6 | 申请日: | 201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316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仝广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仝广霞 |
主分类号: | G01C15/00 | 分类号: | G01C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地址: | 276000 山东省临***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尺板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 旋转螺栓 卷尺 伸缩杆 槽道 转杆 预留 角度测量装置 吸盘 本实用新型 活动连接有 活动设置 角度测量 紧密贴合 平面测量 折叠收纳 支撑装置 安装槽 后表面 量角器 拉环 磨损 测量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用尺,包括第一尺板,所述第一尺板的右端内部贯穿设置有旋转螺栓,所述第二尺板的后侧通过旋转螺栓连接有量角器,所述第一尺板和第二尺板的后表面均预留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第一尺板和第二尺板的中间均活动连接有第二转杆,且第二转杆的内部预留设置有槽道,所述槽道的内部活动设置有伸缩杆,且伸缩杆远离第一尺板和第二尺板的一端固定安装连接有吸盘,所述第二尺板远离旋转螺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收卷尺,且收卷尺的外表面紧密贴合设置有拉环。该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用尺,方便折叠收纳,有角度测量装置,有对平面测量和角度测量的支撑装置,不容易造成磨损,测量长度范围较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用尺。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测量尺主要用在工程建筑、装潢装修、桥梁建设、设备安装等工程的施工及竣工质量检测,我们可以使用检测尺来对柱体、梁、构造缝等尺寸的测量,要满足一定的尺度范围才能达标,由于工地的工作人员经验不够充足,用人眼无法识别大概的尺度,常常会出现错误,这在建筑工程中是特别严重的问题,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以及验收检测时,检测用尺是必不可少的。
一般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用尺不方便折叠收纳,没有角度测量装置,没有对平面测量和角度测量的支撑装置,容易造成磨损,测量长度受限,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用尺,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用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用尺不方便折叠收纳,没有角度测量装置,没有对平面测量和角度测量的支撑装置,容易造成磨损,测量长度受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用尺,包括第一尺板,所述第一尺板的右端内部贯穿设置有旋转螺栓,且第一尺板的右端后侧通过旋转螺栓连接有第二尺板,所述第二尺板的后侧通过旋转螺栓连接有量角器,且第二尺板和第一尺板的外表面内部均预留设置有放置槽,所述第一尺板和第二尺板的后表面均预留设置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内侧活动安装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尺板和第二尺板的中间均活动连接有第二转杆,且第二转杆的内部预留设置有槽道,所述槽道的内部活动设置有伸缩杆,且伸缩杆远离第一尺板和第二尺板的一端固定安装连接有吸盘,所述第二尺板远离旋转螺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收卷尺,且收卷尺的外表面紧密贴合设置有拉环。
优选的,所述第一尺板和第二尺板通过旋转螺栓构成转动结构,且量角器的上边缘与第二尺板的上边缘平行设置,并且第一尺板和第二尺板的长度尺寸相等。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杆与第一尺板以及第二尺板的连接方式均为卡槽连接,且第一转杆的下端呈尖锐状。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杆在第一尺板和第二尺板上均为转动结构,且第一转杆的转动范围为0-90°。
优选的,所述吸盘和伸缩杆构成焊接一体化结构,且吸盘在第二转杆上为伸缩结构,并且第二转杆在第一尺板和第二尺板上均为转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收卷尺与第二尺板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连接,且拉环在收卷尺上为伸缩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用尺,方便折叠收纳,有角度测量装置,有对平面测量和角度测量的支撑装置,不容易造成磨损,测量长度范围较广;
1.设置有旋转螺栓和量角器,通过旋转螺栓的作用方便使第一尺板和第二尺板构成转动结构,方便使装置展开收纳,且通过旋转螺栓安装量角器,方便对角度进行测量检测;
2.设置有第一转杆和吸盘,通过第一转杆的作用方便将装置固定在地上进行测量,且通过吸盘的作用方便在测量角度的时候支撑在两个内壁上,避免第一尺板和第二尺板的直接接触,避免磨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仝广霞,未经仝广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733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