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溶栓导管改良式密闭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69295.9 | 申请日: | 201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481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刘洪芬;刘越琴;蒋亚飞;王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1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敷贴 溶栓导管 血管鞘 本实用新型 导管固定 固定装置 透明导管 正压接头 导管 纱布 纱布包裹 改良式 外露 密闭 美观 终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溶栓导管改良式密闭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正压接头、A型导管固定敷贴和C型导管固定敷贴、透明导管敷贴、纱布和导管标识,所述外露的溶栓导管通过A型导管固定敷贴以内径为10cm做O型固定;溶栓导管和血管鞘连接,血管鞘通过纱布包裹,血管鞘通过C型导管固定敷贴固定,所述纱布和C型导管固定敷贴通过透明导管敷贴固定,导管标识固定于溶栓导管或血管鞘尾部,溶栓导管终端通过正压接头连接,形成泵药管道。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方便、固定更牢固、舒适美观的特点,适合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溶栓导管改良式密闭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发生率逐年增加,急性期可以导致致死性肺栓塞(PE),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远期还可以出现血栓形成后综合症(PTS),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有系统溶栓和手术取栓,其中,系统溶栓存在溶栓药物用量大、血栓溶解不完全、静脉通畅率低、出血风险和PTS发生率高等。手术取栓也存在创伤大、血栓复发、血管管腔狭窄、肺栓塞、切口血肿、感染、淋巴漏等风险。
介入置管溶栓术(CDT),是将溶栓导管插入血管腔内血栓部位,进行导管接触溶栓的一种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溶栓导管把高浓度的溶栓药物直接泵入到血栓形成部位,使药物与血栓充分接触、广泛渗透,增大局部血栓药物浓度。该治疗方法具有定位准确、起效快、溶栓药物用量少、疗程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但是溶栓导管感染、脱落和堵塞等可导致意外拔管中断治疗。如何更好的维护溶栓导管,实现意外拔管零容忍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固定更牢固、舒适美观的溶栓导管改良式密闭固定装置。
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溶栓导管改良式密闭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正压接头1、A型导管固定敷贴2和C型导管固定敷贴3、透明导管敷贴4、纱布5和导管标识6,所述外露的溶栓导管7通过A型导管固定敷贴2以内径为10cm做O型固定;溶栓导管7和血管鞘8连接,血管鞘8通过纱布5包裹,血管鞘8通过C型导管固定敷贴3固定,所述纱布5和C型导管固定敷贴3通过透明导管敷贴4固定,导管标识6固定于溶栓导管7或血管鞘8尾部,溶栓导管7终端通过正压接头1连接,形成泵药管道。
进一步,A型导管固定敷贴2的固定位置为溶栓导管外露10cm处对称固定。
进一步,所述导管标识6包括动脉标识和静脉标识。
再进一步,动脉采用红色标识,静脉采用蓝色标识。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专用导管敷贴定位固定,确保牢固位置统一美观病人舒适,便于观察有无管路滑脱
2.透明敷贴密闭固定便于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渗液,有效防止外源性感染发生;
3.专科标识醒目清楚,防止连接错误。
4.正压接头或分隔膜连接泵药管道防止脱管
5.有效降低感染、脱管导致的非计划拔管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溶栓导管改良式密闭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未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692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式消化内科用胃管
- 下一篇:一种具有监测功能的引流型胃管用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