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枸杞采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66305.3 | 申请日: | 2018-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837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学双;张虎;蔺素丽;王进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禹节水(天津)有限公司;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46/00 | 分类号: | A01D46/00;A01D46/22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杨慧玲 |
地址: | 301712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摘 弹片 软管 储料箱 枸杞采摘器 手柄 固定块 接料斗 夹杆 本实用新型 枸杞果实 平行设置 传统的 刀片 固接 划伤 尾端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枸杞采摘器,包括采摘夹、软管和储料箱,所述的软管的一端设有接料斗,所述的接料斗固定在采摘夹的下方,所述的软管的另一端与储料箱相连;所述的采摘夹包括第一弹片和2个手柄,所述的手柄分别固定在第一弹片的两端,所述的手柄的尾端均设有第二弹片,第二弹片的另一端设有夹杆,所述的夹杆分别固接在第二弹片的端部;所述的夹杆的一端均设有固定块,所述的固定块平行设置,所述的固定块上均设有采摘片。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枸杞采摘器,利用采摘片代替了传统的刀片,不会将枸杞果实划伤;同时在采摘片的下方设置与储料箱相连的接料斗,使采摘的枸杞果实直接通过软管进入储料箱收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采摘工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枸杞采摘器。
背景技术
枸杞,是茄科、枸杞属植物,枸杞为人们对商品枸杞子、植物宁夏枸杞、中华枸杞等枸杞属下物种的统称。枸杞不仅能明目健体,还能补肾壮阳。其中黑枸杞味甘、性平,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比一般的红枸杞更珍贵,更有药用价值。因此,枸杞被用作保健品,受到人们的喜爱。
枸杞为多分枝灌木,棘刺长0.5-2厘米,极易扎伤手臂。目前市面上有很多专门用于采摘枸杞的工具,但是这些工具都是采用刀片将枸杞果实从枝条上剪下,这些刀片在采摘工具移动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划伤果实,也容易出现工人划伤手臂的意外情况。由于枸杞成熟后极易脱落,并且果实柔软多汁,过分的磕碰也会导致果实破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新型枸杞采摘器,以防止采摘工具划伤枸杞果实,保证果实的完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枸杞采摘器,包括采摘夹、软管和储料箱,所述的软管的一端设有接料斗,所述的接料斗固定在采摘夹的下方,所述的软管的另一端与储料箱相连;
所述的采摘夹包括第一弹片和2个手柄,所述的手柄分别固定在第一弹片的两端,所述的手柄的尾端均设有第二弹片,所述的第二弹片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的手柄的端部固定连接,且第二弹片的另一端均设有夹杆,所述的夹杆均位于手柄之间,所述的夹杆分别固接在第二弹片的端部,所述的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均为圆弧状结构,所述的手柄之间的夹角、所述的手柄与和其通过第二弹片相连的夹杆之间的夹角均为锐角;
所述的夹杆的一端均设有固定块,所述的固定块平行设置,所述的固定块上均设有采摘片,所述的采摘片之间镜像设置,所述的接料斗固定在固定块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的采摘片的材质为软质橡胶。
进一步的,所述的手柄上均设有手握垫,所述的手握垫分别固定在与其相对应的手柄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的接料斗包括定型环和布袋,所述的定型环固定在所述的固定块的底部,所述的布袋的一端包围在定型环的外侧,且布袋的另一端与软管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块的底部均设有固定夹,所述的定型环通过固定夹固定在固定块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定型环为金属环。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枸杞采摘器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枸杞采摘器,利用采摘片代替了传统的刀片,不会将枸杞果实划伤,并且采摘片采用软质橡胶材质,极大的还原了手工采摘的力道;同时在采摘片的下方设置与储料箱相连的接料斗,使采摘的枸杞果实直接通过软管进入储料箱收集,省去了来回倾倒枸杞,降低了果实破损率,提高了果实的品质。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禹节水(天津)有限公司;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禹节水(天津)有限公司;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663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