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压杆及具有该液压杆的液压张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66121.7 | 申请日: | 2018-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540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傅红良;骆晨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盖茨优霓塔传动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7/12 | 分类号: | F16H7/12;F16H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31 上海市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杆 液压张紧器 筒体 壳体 本实用新型 传统的 连接件 脱离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液压杆及具有该液压杆的液压张紧器,相比传统的液压杆或液压张紧器,在液压杆筒体和壳体之间增加连接件,防止筒体脱离壳体,增加了筒体的脱拔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杆及具有该液压杆的液压张紧器,特别是汽车带传动系统中用于张紧带的液压张紧器。
背景技术
液压张紧器在汽车带传动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张紧传动带,保证如水泵、空调压缩机或发电机等的正常运行,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液压张紧器的结构如公开号为特开2000-205356的日本专利,液压张紧器的筒体与壳体一般采用过盈配合的连接方式,此种结构存在筒体从壳体脱落的风险,造成液压张紧器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结构的液压杆及具有该液压杆的液压张紧器,用于克服筒体从壳体脱落的风险,增加筒体的脱拔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液压杆,包括一端可固定且可绕固定端摆动的桶状的壳体;
位于壳体,内靠近壳体固定端一端与壳体底部固定连接的筒体;
远离壳体固定端一端与壳体及筒体连接的柱塞组件,柱塞组件相对于筒体在限定行程内可上下移动;
轴向位于柱塞组件及壳体之间的偏压件;
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壳体与筒体。
为防止壳体变形,及便于装配,在筒体外侧与连接件配合处设置台阶面,连接件部分位于台阶面上,限制筒体相对于壳体的轴向向上运动。
为便于连接件与台阶面的配合,所述台阶面沿筒体外侧面一周设置或间隔设置。
该液压杆还包括有连通至壳体底部面的油孔通道,优选的油孔通道,油孔通道与连接部沿壳体圆周方向间隔设置。
该连接件为柱销,该柱销通过壳体深入壳体内部,部分位于筒体的台阶面上,限制筒体相对于壳体轴向向上运动,为防止液压油泄漏,柱销与油孔通道间隔设置。
可替换的柱销可直接顶靠在筒体上,对筒体施加一定的压力,限制筒体相对于壳体的轴向运动。
该连接件可为挡圈,挡圈上设置有突出部,壳体上设置有环槽,挡圈的突出部装配后位于环槽内,筒体设置有台阶面,挡圈径向内侧位于台阶面上。
为便于挡圈装配,油孔通道在壳体的轴向剖面为阶梯形,挡圈部分位于阶梯形的面上。
做了一种变形,环槽沿壳体圆周方向可为间隔分部的槽,且月挡圈上的突出部具有相同的个数。
可替换的挡圈可替换为轴用弹性挡圈。
本实用新型也提供的一种液压张紧器,包括带轮,带轮臂及液压杆,所述带轮臂具有旋转轴,所述液压杆可旋转的连接至带轮臂,且驱动带轮臂绕旋转轴摆动,所述带轮安装至带轮臂上且可相对于带轮臂转动,该液压杆为采用以上任一技术方案的液压杆。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杆或液压张紧器,由于壳体与筒体之间增加了连接件,相比传统的连接方式,进一步限制了筒体相对于壳体的运动,防止筒体脱离壳体,提高了筒体的脱拔力,防止液压杆或液压张紧器的失效。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具体实施例剖面图;
图2为图1中B-B位置剖面图;
图3为第一具体实施例部分零件局部剖面图;
图4为第二实施例剖面图;
图5为第二实施例装配挡圈过程示意图;
图6为第二实施壳体局部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盖茨优霓塔传动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未经盖茨优霓塔传动系统(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661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抽油机皮带自动调节监测装置
- 下一篇:皮带离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