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驱动桥壳毛坯的中频感应加热炉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762007.7 | 申请日: | 2018-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853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 发明(设计)人: | 李静敏;曲文涛;范江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凤宝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B14/06 | 分类号: | F27B14/06;F27B14/08;F27B14/14;F27B14/20;F27D9/00 |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张春;胡世辉 |
| 地址: | 456500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桥壳 开孔段 加热 电源 中频感应加热炉 本实用新型 毛坯 炉内 磁力线聚集 尖角部位 时间缩短 水冷系统 不一致 测温仪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驱动桥壳毛坯的中频感应加热炉,包括水冷系统和线圈炉,线圈炉上设有测温仪,还包括电源Ⅰ和电源Ⅱ,所述线圈炉内设置有套设在驱动桥壳的开孔段对应位置的线圈Ⅱ,线圈炉内还设置有分别套设在驱动桥壳的开孔段两侧的线圈Ⅰ,线圈Ⅰ、线圈Ⅱ之间留有距离,两侧的线圈Ⅰ均连接在电源Ⅰ上,线圈Ⅱ连接在电源Ⅱ上。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驱动桥壳开孔段和开孔段两侧分别设置电源,使其分别独立被加热,保证了驱动桥壳开孔段和开孔段两侧的加热温度的一致性,且能加热至稳定温度,加热时间缩短至2min左右,避免了其开孔段的尖角部位即两端点出会磁力线聚集而导致驱动桥壳各段加热温度不一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驱动桥壳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设计一种用于中段开孔的驱动桥壳毛坯的中频感应加热炉。
背景技术
由于驱动桥壳被加热段有开孔,不适于中频磁感加热,在开孔部位会切断正常的磁力线,从而促使开孔尖角部位即两端点会磁力线聚集,瞬间达到很高的温度直至融化,而开孔周边温度很低,导致现有的中频炉对此种形状的驱动桥壳钢件加热无法加热成功,驱动桥壳被加热段温度不一致,加热至少需要12min左右且无法加热到稳定温度,影响工件的性能。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驱动桥壳毛坯的中频感应加热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一种用于驱动桥壳毛坯的中频感应加热炉,包括水冷系统4和线圈炉5,线圈炉5上设有测温仪6,还包括电源Ⅰ2和电源Ⅱ3,所述线圈炉5内设置有套设在驱动桥壳1的开孔段11对应位置的线圈Ⅱ8,线圈炉5内还设置有分别套设在驱动桥壳1的开孔段11两侧的线圈Ⅰ7,线圈Ⅰ7、线圈Ⅱ8之间留有距离,两侧的线圈Ⅰ7均连接在电源Ⅰ2上,线圈Ⅱ8连接在电源Ⅱ3上,电源Ⅰ2和电源Ⅱ3连接PLC。
所述水冷系统4上设置有进水管41和出水管42,进水管41和出水管42均连接在电源Ⅰ2、电源Ⅱ3、线圈Ⅰ7、线圈Ⅱ8上。
所述测温仪6为红外线测温仪。
所述水冷系统4为去离子水冷系统。
有益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驱动桥壳开孔段和开孔段两侧分别设置电源,使其分别独立被加热,保证了驱动桥壳开孔段和开孔段两侧的加热温度的一致性,且能加热至稳定温度,加热时间缩短至2min左右,避免了其开孔段的尖角部位即两端点出会磁力线聚集而导致驱动桥壳各段加热温度不一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线圈炉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驱动桥壳的立体图。
图4是驱动桥壳的主视图。
其中,1是驱动桥壳,11是开孔段,12是尖角部位,2是电源Ⅰ,3是电源Ⅱ,4是水冷系统,41是进水管,42是出水管,5是线圈炉,6是测温仪,7是线圈Ⅰ,8是线圈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用于驱动桥壳毛坯的中频感应加热炉,包括水冷系统4和线圈炉5,线圈炉5上设有测温仪6,还包括电源Ⅰ2和电源Ⅱ3,所述线圈炉5内设置有套设在驱动桥壳1的开孔段11对应位置的线圈Ⅱ8,线圈炉5内还设置有分别套设在驱动桥壳1的开孔段11两侧的线圈Ⅰ7,两侧的线圈Ⅰ7均连接在电源Ⅰ2上,线圈Ⅱ8连接在电源Ⅱ3上,电源Ⅰ2和电源Ⅱ3连接PLC,线圈Ⅰ7、线圈Ⅱ8之间留有距离,此距离与开孔段11的尺寸有关,以避开开孔段11的尖角部位12。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工件驱动桥壳1的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中部具有开孔段11。上述水冷系统4和线圈炉5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线圈Ⅰ7、线圈Ⅱ8通过线圈架来支撑,为现有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凤宝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凤宝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620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