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蓄水池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756199.0 | 申请日: | 2018-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961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 发明(设计)人: | 罗义;王兆宇;曹永超;路歌;马恺;郭旖琪;陈浩;闫子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B01D21/02 | 
| 代理公司: | 无锡坚恒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8 | 代理人: | 赵贵春 | 
| 地址: | 075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沉淀区 隔离板 水池本体 水管 本实用新型 蓄水池装置 连通 水池 体内 进水管 蓄水池 沉淀 储存 | ||
1.一种蓄水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池本体(100),该水池本体(100)上部连通有进水管(101);及
第一隔离板(110),该第一隔离板(110)设置于水池本体(100)内部,与水池本体(100)内壁固定连接;及
第二隔离板(120),该第二隔离板(120)设置于水池本体(100)内部,与水池本体(100)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隔离板(110)、第二隔离板(120)将水池本体(100)内部分离为第一沉淀区(130)、第二沉淀区(140)、第三沉淀区(150),
所述第一隔离板(110)上设置有第一水管(111),该第一水管(111)将第一沉淀区(130)与第二沉淀区(140)连通,
所述第二隔离板(120)上设置有第二水管(121),该第二水管(121)将第二沉淀区(140)与第三沉淀区(150)连通,
所述第一水管(111)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二水管(121)的水平高度;及
出水管(160),该出水管(160)设置于第三沉淀区(150)中部;及
套管(200),该套管(200)贯穿第三沉淀区(150)顶部设置;及
浮球杆(300),该浮球杆(300)贯穿套管(200)设置并与套管(200)内壁间隙配合,所述浮球杆(300)位于第三沉淀区(150)内一端固定连接有浮球(301),所述浮球杆(300)上还设有刻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水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01)内设置有水流控制件(400),该水流控制件(400)与浮球杆(300)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蓄水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控制件(400)包括:
控制外壳(401),该控制外壳(401)设置于进水管(101)内,所述控制外壳(401)与进水管(101)内壁固定连接,
在所述控制外壳(401)的左端开设有进水口(410),在所述控制外壳(401)的底端开设有出水口(420);及
柱塞(402),该柱塞(402)贯穿控制外壳(401)顶部穿入控制外壳(401)内,所述柱塞(402)位于控制外壳(401)内一端设有塞(430);及
支杆(403),该支杆(403)与水池本体(100)顶端固定连接;及
控制杠杆(404),该控制杠杆(404)的支点与支杆(403)可转动连接,该控制杠杆(404)上两端开通设有第一腰槽(440)、第二腰槽(441),所述柱塞(402)远离塞(430)一端与第一腰槽(440)通过第一圆柱销(442)配合,浮球杆(300)与第二腰槽(441)通过第二圆柱销(443)配合。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蓄水池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沉淀区(130)、第二沉淀区(140)、第三沉淀区(150)底部为漏斗状结构,其底部分别与第一排污口(501)、第二排污口(502)、第三排污口(503)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蓄水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污口(501)、第二排污口(502)、第三排污口(503)皆与排污管道(510)连通,在管道上分别设有第一阀门(521)、第二阀门(522)、第三阀门(5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未经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5619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泄涝井盖
 - 下一篇:一种室外雨污管道检查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