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引线框架镀锡用的钢带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55855.5 | 申请日: | 2018-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820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李超;唐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园区恒越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7/08 | 分类号: | C25D17/08 |
代理公司: | 南京常青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86 | 代理人: | 仲晖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持单元 钢带板 夹持段 条形缺口 抵持 本实用新型 间隔设置 矩形通孔 扭力弹簧 引线框架 夹持部 连接段 镀锡 钢带 依次连接 边缘处 镀锡液 夹持 抵触 穿过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线框架镀锡用的钢带,包括钢带板本体,钢带板本体的边缘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夹持单元,夹持单元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夹持部,夹持部包括第一条形缺口和V型件,V型件固定在钢带板本体的边缘处,所述V型件的两端位于所述第一条形缺口的两侧,所述钢带板本体的中部还设有若干与所述夹持单元相对应设置的矩形通孔,扭力弹簧与所述夹持单元相配合,所述扭力弹簧包括夹持段、连接段和抵持段,所述抵持段的两端向外依次连接有所述连接段和所述夹持段,所述抵持段插入所述矩形通孔内,所述夹持段穿过所述第一条形缺口,所述夹持段的端部与所述V型件抵触相接。本实用新型具有使夹持更紧,减少镀锡液浪费,减少成本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线框架镀锡用的钢带。
背景技术
引线框架用钢带广泛应用于电子行业,引线框架镀锡时需要钢带夹持住引线框架进行输送,现有的钢带是夹持部与引线框架的接触面积较大,当引线框架镀锡时,也会对接触的钢带部分进行电镀,造成镀锡面积增大,浪费了镀锡液,增大成本,且现有钢带夹持引线框架时存在夹持不紧的问题,可能造成引线框架掉落。
因此,急需一种使夹持更紧,减少镀锡液浪费,减少成本的引线框架镀锡用的钢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钢带夹持引线框架时存在夹持不紧,夹持部与引线框架的接触面积较大,浪费了镀锡液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引线框架镀锡用的钢带,具有使夹持更紧,减少镀锡液浪费,减少成本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引线框架镀锡用的钢带,包括钢带板本体,所述钢带板本体的边缘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夹持单元,所述夹持单元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包括第一条形缺口和V型件,所述V型件固定在所述钢带板本体的边缘处,所述V型件的两端位于所述第一条形缺口的两侧,所述钢带板本体的中部还设有若干与所述夹持单元相对应设置的矩形通孔,扭力弹簧与所述夹持单元相配合,所述扭力弹簧包括夹持段、连接段和抵持段,所述抵持段的两端向外依次连接有所述连接段和所述夹持段,所述夹持段、所述连接段和所述抵持段一体成型,两个所述夹持段和两个所述连接段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夹持段与两个所述夹持部相配合,所述抵持段插入所述矩形通孔内,所述夹持段穿过所述第一条形缺口,所述夹持段的端部与所述V型件抵触相接。
所述钢带板本体上的所述夹持单元与所述扭力弹簧相配合夹持引线框架,所述扭力弹簧的所述抵持段位于所述矩形通孔内,所述夹持段穿过所述第一条形缺口,所述夹持段的端部与所述V型件抵触相接,引线框架可以放入所述V型件和所述夹持段之间,所述扭力弹簧和所述V型件可以将引线框架夹紧,由于扭力弹簧的作用力,可使夹持更紧,引线框架与所述钢带板本体接触的部分仅为所述扭力弹簧和所述V型件相夹持的部分,接触面积小,减小对钢带板本体的镀锡面积,减少镀锡液浪费,减少成本。
优选的,所述夹持段包括依次连接的夹紧段、第一弯曲段、第一斜段、第二弯曲段、第二斜段、第三弯曲段、第三斜段和螺旋段,所述夹紧段与所述V型件抵触相接,所述螺旋段与所述连接段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钢带板本体的边缘处还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夹持单元分别位于所述钢带板本体的两边边缘,所述第一缺口包括第二条形缺口和第一圆形通孔,所述第二条形缺口位于所述钢带板本体边缘处,所述第一圆形通孔位于所述钢带板本体上,所述第二条形缺口和所述第一圆形通孔相连通。
优选的,两个所述夹持部之间还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包括第三条形缺口和第二圆形通孔,所述第三条形缺口位于所述钢带板本体边缘处,所述第二圆形通孔位于所述钢带板本体上,所述第三条形缺口和所述第二圆形通孔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钢带板本体上还设有若干第三圆形通孔,所述第三圆形通孔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缺口之间。
优选的,所述钢带板本体上还设有若干第四圆形通孔,所述第四圆形通孔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矩形通孔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园区恒越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工业园区恒越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558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