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式折弯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53377.4 | 申请日: | 2018-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065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杨宏伟;朱宣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新瑞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印美 |
地址: | 225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座 顶面 基台 下模 本实用新型 驱动装置 折弯模具 复合式 折弯部 底面 模具 基台连接 加工效率 加工周期 容置空间 容置空腔 下模固定 折弯槽 上模 平行 驱动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式折弯模具,包括:上模,具有折弯部;下模,下模的顶面具有与折弯部相配合的折弯槽;基台,设置于下模的下方,并与下模固定连接;底座,位于基台的下方,底座内具有容置空间,底座的顶面为平面,基台的底面与底座的顶面相互平行;驱动装置,位于容置空腔内,驱动装置与基台连接,用于驱动基台上下运动,使得基台底面与底座的顶面远离或靠近;本实用新型能够完成两道工序,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更换工序时需要更换模具的问题,减少了调整模具的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缩短了加工周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式折弯模具。
背景技术
对钣金进行折弯加工技术难度大,操作要求高,需要专门的设备和技术手段。因为折弯形状和角度的区别,现在的技术中通常需要通过不断的更换模具调整模具,而模具的制作周期又长,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并且数控折弯过程不能连续执行,一种零件分几次折弯导致流程太长,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式折弯模具,保证正常折弯精度的情况下能够减少更换模具的频率,缩短加工周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一种复合式折弯模具,包括:
上模,具有折弯部;
下模,所述下模的顶面具有与所述折弯部相配合的折弯槽;
基台,设置于所述下模的下方,并与所述下模固定连接;
底座,位于所述基台的下方,所述底座内具有容置空间,所述底座的顶面为平面,所述基台的底面与所述底座的顶面相互平行;
驱动装置,位于所述容置空腔内,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基台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基台上下运动,使得所述基台底面与所述底座的顶面远离或靠近。
优选的,所述基台具有水平台和竖直支撑座,所述水平台与所述竖直支撑座相互垂直,所述竖直支撑座的顶端面与所述水平台的底面连接,形成T形结构,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竖直支撑座的底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为气缸。
优选的,所述底座内设有导向孔,所述竖直支撑座与所述导向孔相配合。
优选的,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模具有折弯部,下模具有与折弯部相配合的折弯槽,将工件置于上模与下模之间,上模向下模运动,工件折弯一定角度,即可实现工件的折弯工序;如需将工件复平,则驱动装置驱动基台向上运动,将工件置于基台的底面与底座的顶面之间,驱动装置再驱动基台向下运动,即可实现工件的复平工序,即本实用新型的折弯模具能够完成两道工序,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更换工序时需要更换模具的问题,减少了调整模具的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缩短了加工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复合式折弯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复合式折弯模具的对工件进行折弯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复合式折弯模具的对折弯后的工件进行压平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上模;2.下模;3.基台;301.水平台;302.竖直支撑座;4.底座;5.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新瑞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扬州新瑞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533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快速顶出工件的冲压模具
- 下一篇:一种胶水粘接电机铁芯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