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孵化、识别和捕捉阿尔蚜茧蜂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51337.6 | 申请日: | 2018-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897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张超;刘长仲;曹亮;王牟军;李勇;杨泽远;夏永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A01M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73007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蚜茧蜂 主筒 活塞 阻拦 捕捉筒 孵化 开口端 捕捉 套在 推杆 吸力 本实用新型 两端开口 喇叭状 僵蚜 取下 推拉 推入 吸虫 对准 侧面 释放 透明 观察 节约 覆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孵化、识别和捕捉阿尔蚜茧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透明主筒,活塞,一端覆盖有阻拦网的阻拦筒,以及喇叭状的捕捉筒;活塞通过其一侧面的推杆从主筒一端推入到主筒内;其中,在僵蚜的孵化操作时,将阻拦筒另一端套在主筒开口端,在主筒内进行孵化和观察;在阿尔蚜茧蜂的释放操作时,将阻拦筒取下,通过活塞将主筒内的阿尔蚜茧蜂推出,该过程可以节约两倍的时间,减少90%的蜂逃逸;在阿尔蚜茧蜂的捕捉操作时,将捕捉筒一端套在开口端,捕捉筒另一端对准阿尔蚜茧蜂,通过活塞推拉产生吸力吸取阿尔蚜茧蜂,吸虫效率达到80%。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防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孵化蚜茧蜂僵蚜、识别物种及性别、释放和捕捉蜂的装置。
背景技术
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孤雌生殖,发育历期短,繁殖量大,除直接取食为害外,还能传播苜蓿花叶病毒、豌豆耳突花叶病毒等25种病毒,是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对苜蓿、豌豆、蚕豆、三叶草等作物危害最重。
阿尔蚜茧蜂(Aphidius ervi),即无网长管蚜茧蜂,属于膜翅目蚜茧蜂科(Hymenoptera:Aphidiidae)一种容性内寄生蜂(koinobiont),分布广泛且多寄主,是豌豆蚜等15种为害豆科和禾本科作物蚜虫的重要自然天敌,研究阿尔蚜茧蜂对为害苜蓿的豌豆蚜进行生物防治有重要意义。
为开展试验,需要在田间采集阿尔蚜茧蜂,但寄生豌豆蚜的寄生蜂不止一种,而阿尔蚜茧蜂体型很小(不足5mm),在田间不易捕捉,故一般先采集被蚜茧蜂寄生蚜虫后形成的僵蚜,带回实验室等待僵蚜孵化后识别蜂的种类,并选择需要的寄生蜂释放在繁殖箱中繁育,箱中的蜂也需要捕捉进行后续试验。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孵化后的蚜茧蜂体型很小,种类和性别不好识别,在繁殖箱释放时,蜂容易发生逃逸,且蜂在繁殖箱中的不好捕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孵化、识别和捕捉阿尔蚜茧蜂的装置,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孵化、识别和捕捉阿尔蚜茧蜂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透明主筒,活塞,一端覆盖有阻拦网的阻拦筒,以及喇叭状的捕捉筒;所述活塞通过其一侧面的推杆从主筒一端推入到主筒内;其中,在僵蚜的孵化操作时,将阻拦筒另一端套在主筒开口端,在主筒内进行孵化和观察;在阿尔蚜茧蜂的释放操作时,将阻拦筒取下,通过活塞将主筒内的阿尔蚜茧蜂推出;在阿尔蚜茧蜂的捕捉操作时,将捕捉筒一端套在开口端,捕捉筒另一端对准蜂,通过活塞推拉产生吸力吸取阿尔蚜茧蜂。
优选地,所述阻拦筒侧壁上设有长杆状手柄,该手柄长度大于主筒长度。
优选地,所述捕捉筒的开口直径较小端套在主筒开口端。
优选地,所述捕捉筒的开口直径较大端的孔径为3cm。
优选地,所述主筒直径为1cm、长为10cm。
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结合主筒、活塞、捕捉筒,该结构直接插在试管架上,方便放置,透过透明的储存设备能观察到僵蚜孵化全过程,并识别蜂的种类;确定好种类后,可以将捕捉筒拆下,推进活塞将蜂释放进指定的繁殖箱中,该过程可以节约两倍的时间,减少90%的蜂逃逸;在繁殖箱中需要捕捉蜂时,通过结合主筒、活塞、捕捉筒,捕捉筒对准蜂,抽拉活塞,将蜂吸入主筒,捕捉筒远端开口直径设置为3cm,远远大于传统0.5cm的吸虫器直径,解决了以往用其他吸虫器,开口面积太小的弊端,能提高吸虫效率80%。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孵化、识别和捕捉阿尔蚜茧蜂的装置在拆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a为主筒,图1b为活塞,图1c为阻拦筒,图1d为捕捉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师范大学,未经西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513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多层养虫笼
- 下一篇:一种新型生态盆景式蚁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