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五塔一组式外冷碳化塔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747020.5 | 申请日: | 2018-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135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 发明(设计)人: | 屈宪章;夏文菊;范兴男;杨廷文;阚文生;李爱书;李瑞峰;金亚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盐昆山有限公司;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1D7/18 | 分类号: | C01D7/18 |
| 代理公司: | 昆山中际国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11 | 代理人: | 盛建德;孙海燕 |
| 地址: | 215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碳化塔 外冷碳化塔 外冷器 排出 塔体 尾气 二氧化碳气管 本实用新型 尾气处理器 氮气 循环方式 运行过程 自然循环 纯碱 出液管 氮气管 进液管 母液管 清洗塔 制碱塔 二氧化碳 并联 碱液 母液 排碱 液管 连通 体内 节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五塔一组式外冷碳化塔系统,包括五个并联的碳化塔,在运行过程中,其中一个碳化塔为清洗塔,其余四个为制碱塔,每个碳化塔的塔体外设有三个与塔体内连通的外冷器,反应液在塔体和外冷器之间的循环方式为自然循环,所述碳化塔的顶部连接尾气管用于将尾气排出至尾气处理器,AII母液、碳AII液分别通过位于碳化塔上部的AII母液管、碳AII液进液管进入碳化塔内部,二氧化碳、氮气分别通过位于碳化塔下部的二氧化碳气管和氮气管进入碳化塔内部,所述碳化塔的下部连接碳AII液出液管、排碱液管分别用于碳AII液、碱液的排出。本系统能够增加日产300吨纯碱的生产量,极大地节约了公司的投入费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冷碳化塔,具体涉及一种五塔一组式外冷碳化塔。
背景技术
在联碱企业,以氨、工业盐、二氧化碳、水为原料,在碳化塔内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碳酸氢钠再经过煅烧后便生成碳酸钠,即为纯碱。基本化学反应如下:
主反应NaCl+NH3+CO2+H2O=NaHCO3+NH4Cl+Q……(1)
副反应NH3+CO2+H2O=NH4HCO3+Q……(2)
从化学反应速度与化学反应平衡的角度来说,通过控制合适的工艺指标选择最佳操作点以保证反应(1)适宜的进行程度。显然,碳化工序的操作与控制是联合制碱法的关键因素。通俗地讲,要达到如下三个目的:
①需要一定的反应速度,保证产量;
②要有一定的平衡转化率,提高母液当量降低能耗;
③生成NaHCO3颗粒要大且均匀,保证产品质量。
纵观国内外纯碱企业,作为纯碱生产的核心设备-碳化塔,无非是索尔维塔与外冷塔二种型式,二种塔均能生产出符合要求的NaHCO3结晶,结构上,索尔维塔塔内件采用菌帽,外冷塔塔内件采用筛板;冷却方式上,索尔维塔采用下部内置列管换热器的冷却方式,外冷塔采用外置列管换热器的冷却方式,在纯碱行业,不管是外冷塔还是索尔维塔,传统的组塔编排方式是四塔一组,即三个制碱一个清洗,制碱作业72小时后转入24小时清洗,如此往复进行。而对于每塔组更大纯碱量的生产需求,传统四塔一组的编组方式则无法满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五塔一组式外冷碳化塔,通过对N2量的适当调整,就能够保证清洗塔的清洗效果,且提高了纯碱的出碱量。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五塔一组式外冷碳化塔系统,包括五个并联的碳化塔,在运行过程中,其中一个碳化塔为清洗塔,其余四个为制碱塔,每个碳化塔的塔体外设有三个或四个与塔体内连通的外冷器,反应液在塔体和外冷器之间的循环方式为自然循环,所述碳化塔的顶部连接尾气管用于将尾气排出至尾气处理器,AII母液、碳AII液分别通过位于碳化塔上部的AII母液管、碳AII液进液管进入碳化塔内部,二氧化碳、氮气分别通过位于碳化塔下部的二氧化碳气管和氮气管进入碳化塔内部,所述碳化塔的下部连接碳AII液出液管、排碱液管分别用于碳AII液、碱液的排出。
优选地,还设有碱液储槽,碱液通过排碱液管进入碱液储槽,再通过连接于碱液储槽的出碱液管进入下一道工序。
优选地,所述碳化塔包括碳化塔主体和位于碳化塔主体下方的储液塔,所述储液塔与碳化塔主体之间相互隔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盐昆山有限公司;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盐昆山有限公司;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470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