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蟹螯管材搬运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44125.5 | 申请日: | 2018-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37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齐云岗;杨雅淇;马延峰;刘艳华;盖晓彬;孙建勇;王兰海;李海滨;王建;丁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滨南采油厂 |
主分类号: | B62B1/12 | 分类号: | B62B1/12;B62B1/14;B62B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董庆田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材 搬运车 车架 开钳 大梁 卸载机构 合抱 撑板 下端 本实用新型 安全系数 手柄 工作效率 人工成本 人身安全 卸载 转杆 车轮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蟹螯管材搬运车,包括车架及安装在车架上的车轮,还包括前蟹螯钳、后蟹螯钳,所述前蟹螯钳连接在大梁的前端,所述后蟹螯钳连接在大梁的后端,所述大梁中部固定在车架顶部,所述前蟹螯钳下端安装前合抱夹,所述后蟹螯钳下端安装后合抱夹。还包括卸载机构,所述卸载机构包括卸载手柄、开钳转杆、前开钳撑板、后开钳撑板。蟹螯管材搬运车,保证了人身安全,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安全系数,降低劳动强度,节省人力,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搬运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蟹螯管材搬运车。
背景技术
油田野外管线短距离搬运焊接施工中,作业人员搬运操作时主要是抬或肩扛,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配合要求较高,稍有不慎就会砸伤、挤伤、压伤、扭伤等事故。人工搬运工作效率极低,劳动强度大。在搬运较重管线时需要多人配合,尤其是在受限空间施工时,直接影响施工进度。人力搬运发生延长了施工时导致延误工期时有发生,须向甲方赔偿违约金,同时施工中加大用工量,增加了人工成本等等。使企业经济效益受到影响,这种依靠人工的操作方法应该用新技术来代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蟹螯管材搬运车,可以利用管线中的气体与药剂密度不同将药剂置换挤入管线,无需其它能源,既安全又节能。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蟹螯管材搬运车,包括车架及安装在车架上的车轮,还包括前蟹螯钳、后蟹螯钳,所述前蟹螯钳连接在大梁的前端,所述后蟹螯钳连接在大梁的后端,所述大梁中部固定在车架顶部,所述前蟹螯钳下端安装前合抱夹,所述后蟹螯钳下端安装后合抱夹。
所述前蟹螯钳或后蟹螯钳包括上左轴套连接板、上右轴套连接板、下左轴套连接板、下右轴套连接板,所述上左轴套连接板上端轴套连接上右轴套连接板上端,所述上左轴套连接板下端轴套连接下左轴套连接板上端,所述上右轴套连接板下端轴套连接下右轴套连接板上端,所述下左轴套连接板中部轴套连接下右轴套连接板中部。
所述前蟹螯钳的下左轴套连接板下端安装左前弧形半夹,所述前蟹螯钳的下右轴套连接板下端安装右前弧形半夹,所述左前弧形半夹和右前弧形半夹共同构成前合抱夹,所述后蟹螯钳的下左轴套连接板下端安装左后弧形半夹,所述后蟹螯钳的下右轴套连接板下端安装右后弧形半夹,所述左后弧形半夹和右后弧形半夹共同构成后合抱夹。
所述前蟹螯钳上端通过前转向销连接在大梁前端,所述后蟹螯钳上端通过后转向销连接在大梁后端。
还包括卸载机构,所述卸载机构包括卸载手柄、开钳转杆、前开钳撑板、后开钳撑板,所述车架中部设置横连扳,所述横连扳上开转孔,所述开钳转杆中部穿过所述转孔,所述前开钳撑板固定在开钳转杆的前端,所述后开钳撑板固定在开钳转杆的后端,在开钳转杆的中部刚性轴套连接一根用来驱动开钳转杆旋转的卸载手柄,所述前开钳撑板位于前蟹螯钳的上左轴套连接板、上右轴套连接板、下左轴套连接板、下右轴套连接板所构成空间内,所述后开钳撑板位于后蟹螯钳的上左轴套连接板、上右轴套连接板、下左轴套连接板、下右轴套连接板所构成空间内。
所述车架两侧均安装扶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仿生螃蟹的蟹螯搬运物体时的现象,采用双螯加持物体平稳行走的工作原理设计。在一定的程度上避免砸伤、压伤、挤伤、等一系列伤害,保证了人身安全,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安全系数,降低劳动强度,节省人力,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释放新技术的潜能。
此款搬运车的应用领域:1.管线短距离运输,提高工作效率可节省4-6人,并且安全可靠。2.适用于较小狭窄空间其它机械无法进入。3.通过调整可搬运其他形状的较长的物体。4.本品采用机械原理,可在易燃易爆场等危险场所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蟹螯管材搬运车的结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滨南采油厂,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滨南采油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441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折叠收缩行李车手杖凳
- 下一篇:一种手推式液压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