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测量连铸水口插入深度及液渣层厚度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41867.2 | 申请日: | 2018-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451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兴华;王立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本溪北营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2/00 | 分类号: | B22D2/00;B22D11/18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陈曦 |
地址: | 117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限位结构 输线管 水口 液渣层 铜丝 支撑结构 测量 把持 连铸 钢丝 本实用新型 垂直设置 对齐设置 结构设置 生产需求 装置实现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测量连铸水口插入深度及液渣层厚度的装置,包括:上限位结构、把持结构、输线管、钢丝和铜丝,所述输线管设置在上限位结构的一端且与上限位结构垂直设置,所述把持结构设置在上限位结构的另一端,所述输线管内设有钢丝和铜丝,所述上限位结构与水口上沿对齐设置,所述装置还设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的两端分别与上限位结构和输线管相连接。采用本装置实现了高效、精准、安全的测量水口插入深度及液渣层厚度,满足了生产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铸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测量连铸水口插入深度及液渣层厚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连铸工序结晶器水口插入深度及液渣层厚度,是保证铸坯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若控制不当可导致铸坯卷渣及铸坯裂纹,所以要求经常对结晶器水口插入深度及液渣层厚度进行测量。现有的测量手段一般采用钢丝及铜丝缠绕后直接测量,这种方式无法实现连续高效的测量,测量精度也难以保证,且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测量连铸水口插入深度及液渣层厚度的装置,实现了高效、精准、安全的测量水口插入深度及液渣层厚度,满足了生产需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量连铸水口插入深度及液渣层厚度的装置,包括:上限位结构、把持结构、输线管、钢丝和铜丝,所述输线管设置在上限位结构的一端且与上限位结构垂直设置,所述把持结构设置在上限位结构的另一端,所述输线管内设有钢丝和铜丝,所述上限位结构与水口上沿对齐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测量连铸水口插入深度及液渣层厚度的装置中,所述装置还设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的两端分别与上限位结构和输线管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测量连铸水口插入深度及液渣层厚度的装置,了高效、精准、安全的测量水口插入深度及液渣层厚度,满足了生产需求。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测量连铸水口插入深度及液渣层厚度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测量连铸水口插入深度及液渣层厚度的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测量连铸水口插入深度及液渣层厚度的装置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测量连铸水口插入深度及液渣层厚度的装置用于测量水口插入深度和液渣层厚度。其中,水口插入深度为连铸中包下水口插入结晶器钢水液面以下的长度。液渣层厚度为连铸结晶器内钢水液面上覆盖有结晶器保护渣,结晶器保护渣与钢水接触面,有一层保护渣熔化呈液态,其厚度即液渣层厚度。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测量连铸水口插入深度及液渣层厚度的装置,包括:上限位结构2、把持结构1、输线管3、支撑结构4、钢丝5和铜丝6。所述输线管3设置在上限位结构2的一端且与上限位结构2垂直设置,所述把持结构1设置在上限位结构2的另一端用于测量时方便手持,所述输线管3内设有钢丝5和铜丝6,所述支撑结构4的两端分别与上限位结构2和输线管3相连接,起到固定支撑作用。
如图2所示为测量连铸水口插入深度及液渣层厚度的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测量时手持把持结构1使所述上限位结构2与水口7的上沿对齐设置,输线管3悬设在液渣层10上方。将钢丝5和铜丝6导入到输线管3中,钢丝5和铜丝6穿过输线管3伸入结晶器8中的液渣层10和钢水9内,停留5秒后取出装置,进行测量。由于钢丝5和铜丝6在钢水9中都融化了,而在液渣层10中只有铜丝6融化,通过测量钢丝5和铜丝6下端的长度差就是液渣层10的厚度。而水口7的长度L1已知,且钢丝5下端到下水口7的上沿的高度L2可测,因此可求出水口插入深度(下水口插入结晶器钢水液面以下的长度)L3=L1-L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本溪北营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本溪北营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418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砂芯组浸涂自动化设备
- 下一篇:一种安全型铸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