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降噪机动车门锁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41601.8 | 申请日: | 2018-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566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陆冰;韩立民;赵青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市上虞永生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77/38 | 分类号: | E05B77/38;E05B85/20 |
代理公司: | 杭州凯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7 | 代理人: | 邵志 |
地址: | 312367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性接触部 锁止臂 锁止 本实用新型 机动车门锁 锁定 半锁状态 锁止面 滑行 降噪 全锁 锁舌 全开状态 使用寿命 用户体验 状态时 门锁 相抵 噪音 脱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降噪机动车门锁,具有至少包括锁舌和锁止臂的锁定机构,所述锁舌上设有第一弹性接触部、第二弹性接触部,于锁定机构从全开状态到半锁状态的过程中,第一弹性接触部抵着锁止臂滑行进入锁止区;于锁定机构从半锁状态到全锁状态的过程中,第一弹性接触部抵着锁止区的第一锁止面脱离锁止臂,第二弹性接触部抵着锁止臂滑行进入锁止区,于全锁状态时,第二弹性接触部与第一锁止面相抵。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极大地降低了门锁撞击时产生的噪音,使用寿命长,用户体验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降噪机动车门锁。
背景技术
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汽车逐步成为出行最多的代步工具,人们对汽车的使用体验要求也越来越高,通常汽车在关门时门锁碰撞产生的较大撞击噪音,会给使用者带来不适感,影响用户体验。而且长期猛烈撞击也会增加,零部件的损耗,缩短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撞击噪音小、结构简单、结构稳固的降噪机动车门锁。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降噪机动车门锁,具有至少包括锁舌和锁止臂的锁定机构,所述锁舌上设有第一弹性接触部、第二弹性接触部,于锁定机构从全开状态到半锁状态的过程中,第一弹性接触部抵着锁止臂滑行进入锁止区;于锁定机构从半锁状态到全锁状态的过程中,第一弹性接触部抵着锁止区的第一锁止面脱离锁止臂,第二弹性接触部抵着锁止臂滑行进入锁止区,于全锁状态时,第二弹性接触部与第一锁止面相抵。本实用新型在锁舌上可与锁止臂相接触的部位都设置带有弹性缓冲的结构,使得锁舌与锁止臂碰撞,并旋转的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得到降低,而且缓冲效果佳,对锁舌、锁止臂的损伤减到最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接触部由设于锁舌上的至少一个空腔体和用于形成所述空腔体的包覆层组成,所述包覆层由弹性材质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空腔体呈长条状结构,其贴合锁舌外壁延伸。空腔体呈条状结构,一是避免第一弹性接触部被撞击后产生很大的形变,二是其尽量延伸整个锁舌边缘的长度方向,在整个缓冲行程中都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空腔体具有弧形结构。空腔体呈弧形,一个作用是契合锁舌外形边缘形状,第二个作用是减少其与锁止臂在单位时间内的接触面积,减小摩擦阻力。
进一步的,所述空腔体贯穿锁舌的厚度方向。贯穿的空腔体加工更加方便,节约制作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弹性接触部由设于锁舌上的至少一个腔室和用于形成所述腔室的弹性包覆层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腔室自锁舌外壁向外凸起。不仅弹性包覆层的弹性材质本身可以提供形变增加缓冲,腔室向外凸起的形状也配合提供较大的形变空间以增加缓冲,降低撞击产生的噪音。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锁止面上设有弹性缓冲部,其包括至少一个腔体和用于形成所述腔体的弹性层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锁环,锁定机构从全开状态到全锁状态的过程中,锁环自与锁舌相接触后,抵着锁舌的缓冲面滑行,以驱动锁舌转动,直至锁环落入卡槽内;所述缓冲面具有弧形结构,其与卡槽靠近缓冲面一侧的圆弧方向相反。
传统锁舌上与锁环相抵接的接触面通常为圆滑过渡,即整个接触面到卡槽的圆弧方向都是相同的,本实用新型突破了传统思维,将缓冲面向上凸起,即缓冲面的圆弧方向与卡槽的圆弧方向相反,从而增加了缓冲面的长度,进而增加了锁环与锁舌撞击后进入卡槽的行程,增加了两者撞击后的缓冲时间,而且增加了缓冲面与锁舌刚性部分之间的距离,缓冲面所提供的弹性更佳,缓冲效果更好,当锁环与锁舌撞击时,不会发出较大的噪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市上虞永生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绍兴市上虞永生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416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