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绕组式的脉动热管降温除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40831.2 | 申请日: | 2018-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656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赵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城县冠智信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3/14 | 分类号: | F24F3/14;F24F13/30;F24F13/20;F28D15/02;F28F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3300 山东省德州***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脉动热管 降温除湿装置 双绕组式 壳体 本实用新型 表冷器 传统热交换器 空间利用率 风机设置 降温除湿 中央空调 热效率 翅片套 风机 翅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央空调降温除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绕组式的脉动热管降温除湿装置。所述一种双绕组式的脉动热管降温除湿装置,包括:脉动热管、壳体、翅片、风机、表冷器,所述脉动热管与表冷器位于壳体的内部,翅片套在脉动热管上,风机设置在壳体的一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热交换器的管的路径较短、空间利用率低、换热效率不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央空调降温除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绕组式的脉动热管降温除湿装置。
背景技术
热管是一种具有高导热性能的传热元件,它通过在全封闭真空管壳内工质的蒸发与凝结来传递热量,具有极高的导热性、良好的等温性、冷热两侧的传热面积可任意改变、可远距离传热、可控制温度等一系列优点。由热管组成的热管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流体阻损小、有利于控制露点腐蚀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炼油、锅炉、陶瓷、交通、轻纺、机械等行业中,作为废热回收和工艺过程中热能利用的节能设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传统的热交换器,是将多个单独的热管组装成为一个整体的热交换器,用以提高热交换的效率。但是这会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第一、管的路径走向较短,不能充分与空气接触进行热交换,换热效率较低。
第二、冷凝段通常要高于蒸发段,便于工质回流,但这样会使整个装置的体积变大,空间利用率降低。
第三、表冷器与空气的接触时间短,水汽凝结的效果较差,导致空气含水量较多。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脉动热管,缠绕形成上下两个部分,延长了管的路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双绕组式的脉动热管降温除湿装置,包括:脉动热管、壳体、翅片、风机、表冷器;
所述壳体,包括:直筒部、圆弧部、进风口、出风口、隔板;所述直筒部与圆弧部构成内部中空的腔体;所述隔板设置在直筒部的中部,将直筒部分为上下两部分;所述进风口位于直筒部的下半部;所述出风口位于直筒部的上半部;
所述风机固定在出风口的位置;
所述表冷器有多个,固定在圆弧部的空腔内,呈扇形状排布;
所述脉动热管有多个,相互平行等间距的固定在隔板上,脉动热管的中部贯穿隔板,其包括:上半部和下半部;所述上半部是冷凝部分,为并行双绕螺线结构;所述下半部是蒸发部分,为并行双绕螺线结构;所述上半部和下半部的绕行方向相同;所述上半部和下半部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结构;
所述翅片有多片,为方形薄的金属片,分别套在上半部和下半部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半部和下半部能够设置为三绕组或多绕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脉动热管设置为多个倾斜错位交叠的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翅片的表面设置有突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半部和下半部的连接设置为平滑过渡。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双绕组的螺旋结构,增加了管的路径,使得空气能够与装置充分进行换热,从而提高了装置的换热效率。
2、本实用新型采用脉动热管,不需要考虑冷凝部分高于蒸发部分,整个装置的空间利用率得到提高。
3、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多个表冷器,加大了空气中水分的凝结程度,大幅降低空气的含水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城县冠智信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城县冠智信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408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