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边叠合梁后张法预应力装配路面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40112.0 | 申请日: | 2018-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94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高路恒;杨化奎;温巍;孟翔;王斯海;潘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C7/32 | 分类号: | E01C7/32;E01C7/18;E01C11/20;E01C1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任毅 |
地址: | 226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叠合板 面层 叠合梁 沥青层 预应力装配 桁架筋 顶面 后浇混凝土层 张拉预应力筋 本实用新型 道路工程 道路面层 吊装施工 施工水平 现场施工 预留孔道 预应力筋 钢筋锚 上表面 下表面 穿孔 底端 锚具 浇筑 装配 混凝土 基层 | ||
1.一种双边叠合梁后张法预应力装配路面,包括面层(2),所述面层(2)上表面设置有沥青层(1),且所述沥青层(1)与所述沥青层(1)固定连接,所述面层(2)下表面设置有基层(3),且所述基层(3)与所述面层(2)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2)内部底端设置有叠合板(9),且所述叠合板(9)与所述面层(2)固定连接,所述叠合板(9)外侧设置有叠合梁(7),且所述叠合梁(7)与所述叠合板(9)固定连接,所述叠合板(9)顶端设置有桁架筋(10),且所述桁架筋(10)与所述叠合板(9)固定连接,所述叠合板(9)上表面设置有后浇混凝土层(4),且所述后浇混凝土层(4)与所述叠合板(9)固定连接,所述桁架筋(10)顶端设置有预应力筋(8),且所述预应力筋(8)与所述桁架筋(10)固定连接,所述预应力筋(8)内部贯穿有预留孔道(5),且所述预留孔道(5)与所述预应力筋(8)固定连接,所述基层(3)上表面靠近所述面层(2)下方设置有碳纤维发热层(12),且所述碳纤维发热层(12)与所述基层(3)固定连接,所述碳纤维发热层(12)上表面设置有导热层(13),且所述导热层(13)与所述碳纤维发热层(12)固定连接,所述后浇混凝土层(4)外侧上的设置有锚具(6),且所述锚具(6)与所述后浇混凝土层(4)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边叠合梁后张法预应力装配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梁(7)设置有两个,且所述叠合梁(7)分别固定在所述叠合板(9)的左右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边叠合梁后张法预应力装配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筋(8)的形状为拱形状,且所述预应力筋(8)的底端是凸出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边叠合梁后张法预应力装配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9)上表面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叠合板端头L型槽(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边叠合梁后张法预应力装配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层(1)的底端设置有粘接层,且所述沥青层(1)与所述面层(2)通过所述粘接层粘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边叠合梁后张法预应力装配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筋(10)在端头处的钢筋穿过所述叠合梁(7)上部外伸钢筋内部,锚入长度为五百毫米,锚入长度若不够,可设置直角弯勾锚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边叠合梁后张法预应力装配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孔道(5)采用金属波纹管,现场安装时采用马凳筋固定其位置,必要时可将马凳筋与所述桁架筋(10)焊接牢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4011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