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片横置板簧式独立悬挂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36850.8 | 申请日: | 2018-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40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3 |
发明(设计)人: | 关瑞元;张子昂;侯建军;张袁元;韦思航;顾昱彬;张志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G15/02 | 分类号: | B60G15/02;B62D7/20;B62D7/18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李小静 |
地址: | 21116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横置板簧 单片 悬挂结构 本实用新型 副车架 前悬 减震器 螺旋弹簧减震器 电动乘用车 横向稳定杆 减振器总成 板簧总成 加固结构 卡紧结构 螺旋弹簧 前后错位 整车刚性 乘用车 单片式 板簧 横置 簧片 减小 车身 汽车 | ||
1.一种单片横置板簧式独立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转向节总成(1)、第一横拉杆总成(2)、第一上叉臂总成(3)、转向器总成(4)、第二上叉臂总成(5)、第二横拉杆总成(6)、第二转向节总成(7)、第一下叉臂总成(8)、第一前减振器总成(9)、单片横置板簧总成(10)、第二前减振器总成(11)和第二下叉臂总成(12),所述第一转向节总成(1)通过顶部第一横拉杆总成(2)与第一上叉臂总成(3)呈弧形插接,所述转向器总成(4)右端与第二横拉杆总成(6)进行平行插接,所述第二横拉杆总成(6)右端顶部与第二上叉臂总成(5)进行插接,所述第二横拉杆总成(6)前端右侧与第二转向节总成(7)进行插接,所述第二转向节总成(7)底部右端通过球头与第一下叉臂总成(8)呈弧形插接,所述转向器总成(4)通过底部第一前减振器总成(9)与第一下叉臂总成(8)进行焊接,所述第一下叉臂总成(8)通过左侧中部单片横置板簧总成(10)与第二下叉臂总成(12)进行转动连接,所述转向器总成(4)通过底部第二前减振器总成(11)与第二下叉臂总成(12)进行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片横置板簧式独立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横置板簧总成(10)用弹簧钢板制造成弓形梁结构,并由单片板簧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片横置板簧式独立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横置板簧总成(10)相对于车身横向布置,且前副车架下部连接在单片横置板簧总成(10)的中心位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片横置板簧式独立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减振器总成(9)和第二前减振器总成(11) 为筒式减振器,并相对于车身左右对称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片横置板簧式独立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减振器总成(9)和第二前减振器总成(11)大小均一致,且第一前减振器总成(9)和第二前减振器总成(11)下端分别固定在第一下叉臂总成(8)和第二下叉臂总成(12)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片横置板簧式独立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叉臂总成(3)和第二上叉臂总成(5)及第一下叉臂总成(8)和第二下叉臂总成(12)主体由钢板冲压或铸造而成,且与转向器总成(4)上端通过球头结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片横置板簧式独立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器总成(4)本体包含铸造的安装点,并通过此安装点固连在前副车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片横置板簧式独立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叉臂总成(3)和第二上叉臂总成(5)及第一下叉臂总成(8)和第二下叉臂总成(12)通过胶套结构和安装支架连接在车架上,且第一上叉臂总成(3)和第二上叉臂总成(5)及第一下叉臂总成(8)和第二下叉臂总成(12)相对于车身左右对称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程学院,未经南京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3685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