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碎茶叶回收利用的细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35699.6 | 申请日: | 2018-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490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陈白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兰祥园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B9/00 | 分类号: | B07B9/00;B07B11/00;B07B1/28;B07B1/04;B07B1/46;B07B4/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1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料仓 碎茶叶 抽气管道 分管 本实用新型 回收利用 空气负压 缓冲板 振动筛 筛网 二级抽真空 底部开口 底部连通 斗形结构 密封门 收集箱 倒立 管壁 管口 内壁 振筛 粉尘 精细 隔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碎茶叶回收利用的细分设备,包括振动筛,进料仓和U型筛分管,U型筛分管为倒立的U型管状结构,第一筛网将U型筛分管隔离成两个部分,一部分与进料仓的底部连通,另一部分与抽气管道连接,抽气管道的管口设第二筛网,抽气管道连接空气负压机,空气负压机连接有收集箱;进料仓为斗形结构,振动筛位于进料仓正上方,进料仓底部开口的下方设第一缓冲板,进料仓的内壁垫设有第二缓冲板,U型筛分管两端的管壁上均设有密封门。本实用新型采用轻度振筛‑二级抽真空筛分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碎茶叶的精细筛分,提高了碎茶叶的可利用率,且筛分过程中,不会出现大量的粉尘,改善筛分工作环境的同时也提升碎茶叶产品的品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碎茶叶回收利用的细分设备。
背景技术
茶梗、茶末历来被当成茶叶的“下脚料”,以往常常被扔掉或烧掉,既污染环境,又没有经济效益。如今,虽然大多数茶梗、茶末仍以每斤1.5元的低价销售,不过,可喜的是,近年来,已出现处理茶梗、茶末的新方式,比如部分被做成篾香;部分被用于提取内含物,生产绿色保健产品……这不仅提升了茶梗、茶末的科技含量,延伸了产业链,更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
但这还远远不够,在茶叶加工车间,每天有大量的碎茶叶被当做垃圾清理掉,只有少量的一部分被用来提取茶多酚等物质,其根本问题是处理成本太高,做成茶包是碎茶叶的最好用途。但实际上,各个工序都会很多干净的碎茶叶,碎茶叶又混合大量的茶叶末,在包装成茶叶包前需要进行大量的清理。
目前碎茶叶中茶叶末的清理过程主要是用振动筛分方法,筛分过程中粉尘较大,筛分效果较差,以此碎茶叶为原料的茶包品质较差,冲泡时茶碗底有大量的茶叶末,大大的影响了饮用口感及饮用心情。同时为了提高筛分效率,现有筛分技术都采用功率及振幅较大的振动筛,当振动筛运行过于剧烈时,容易引起碎茶叶进一步破碎,导致可利用的碎茶叶较少,降低了碎茶叶的可利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碎茶叶回收利用的细分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碎茶叶回收利用的细分设备,包括振动筛,进料仓和U型筛分管,U型筛分管为倒立的U型管状结构,U型筛分管的中心部位设有第一筛网,第一筛网将U型筛分管隔离成两个部分,一部分U型筛分管的顶部与进料仓的底部相连通,另一部分U型筛分管的中部设有抽气管道,抽气管道靠近U型筛分管的一端包接有第二筛网,抽气管道远离U型筛分管的一端连接在空气负压机的进气端,所述空气负压机的出风端通过管道连接有收集箱;
进料仓为三角斗形结构,振动筛位于进料仓顶部开口的正上方,进料仓底部开口的下方设有第一缓冲板,第一缓冲板斜坡设置在U型筛分管的内壁上,第一缓冲板的斜坡顶部与第一筛网的底部固定连接,进料仓的内壁垫设有第二缓冲板;
U型筛分管两端的管壁上均设有密封门,密封门的一侧通过活页连接在U型筛分管的管壁上,密封门的另一侧设有吸铁石条,U型筛分管的管壁上设有对应的异性吸铁石条。
优选地,抽气管道具体是斜置的硬质管道,抽气管道靠近U型筛分管的一端位于斜坡顶部。
优选地,第一筛网的筛孔孔径为20-30目,第二筛网的筛孔孔径为50-80目。
优选地,第一缓冲板和第二缓冲板的材质具体为聚氨酯多孔泡沫、发泡乳胶、发泡PE橡胶及发泡EVA 橡胶中的任一种。
优选地,密封门的周边均包接有密封橡胶。
优选地,振动筛具体为轻型精细振动筛或实验振筛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兰祥园茶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兰祥园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356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