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发动机盖及车体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29111.6 | 申请日: | 2018-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268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陈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0 | 分类号: | B62D25/10;B62D2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撑杆支架 连接端 支撑杆 汽车发动机盖 本实用新型 支架通孔 车体 支撑杆主体 撑杆组件 弯折部 支撑端 机盖 转动 盖本体 在机 穿过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盖,包括机盖本体和撑杆组件;撑杆组件包括有撑杆支架和支撑杆,撑杆支架连接在机盖本体上;支撑杆包括支撑杆主体、连接端和支撑端;连接端和支撑端分别连接在支撑杆主体的两端;在撑杆支架上设置有支架通孔,连接端具有弯折部,弯折部至少部分穿过支架通孔,并能够在支架通孔中转动;在连接端上设置有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车体。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汽车发动机盖及车体,其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加工、安装和使用,其能够使支撑杆相对机盖本体转动,有效防止支撑杆与撑杆支架分离,提高连接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盖及车体。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汽车发动机盖中的支撑杆结构具有如下的不足:一、支撑杆通过凹槽或衬套等与机盖本体连接,结构复杂和成本高;二、支撑杆结构与机盖本体连接不够可靠,存在滑脱的风险;三、加工和维护不够便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盖及车体,其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加工、安装和使用,其能够使支撑杆相对机盖本体转动,有效防止支撑杆与撑杆支架分离,提高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盖,包括机盖本体和用于支撑所述机盖本体的撑杆组件;
所述撑杆组件包括有撑杆支架和支撑杆,所述撑杆支架连接在所述机盖本体上;
所述支撑杆包括支撑杆主体、用于与所述撑杆支架连接的连接端和能够支撑在车身上的支撑端;
所述连接端和所述支撑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支撑杆主体的两端;
在所述撑杆支架上设置有支架通孔,所述连接端具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至少部分穿过所述支架通孔,并能够在所述支架通孔中转动;
在所述连接端上设置有用于阻挡所述弯折部从所述支架通孔中滑出的限位结构。
进一步地,在所述弯折部的末端上还设置有朝向所述支撑端侧延伸的自由端;
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自由端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支架通孔的孔壁上开设有用于引导所述限位结构穿过所述支架通孔的导向通道,所述导向通道与所述支架通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孔壁包括第一孔壁、第二孔壁和位于所述第一孔壁与所述第二孔壁之间的中间孔壁;
所述导向通道包括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槽和连通在所述第一导向槽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连接导向槽;
所述第一导向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孔壁上,所述第二导向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孔壁上,所述连接导向槽设置在所述中间孔壁上;
所述第一导向槽与所述第二导向槽之间形成有预设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结构、所述连接端、所述支撑杆主体与所述支撑端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在所述支撑杆主体上设置有用于阻挡所述支撑杆主体朝向所述支架通孔侧移动的限位部。
进一步地,所述撑杆支架包括用于与所述机盖本体连接的支座和与所述支座连接的支架连接部,所述支架连接部朝向远离所述机盖本体侧延伸;
所述支架通孔开设在所述支架连接部上;
所述支座包括有朝向所述机盖本体侧延伸的连接卡扣;
在所述机盖本体上设置有定位结构,所述连接卡扣与所述定位结构卡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结构为定位孔,或为定位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卡扣包括间隔布置的多条卡条,每条所述卡条分别与所述支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291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车身前舱前端的加强肋以及包括其的汽车
- 下一篇:翼子板支架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