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15°DC车轮轮辋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28775.0 | 申请日: | 2018-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373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赖建辉;张镇江;傅荣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正兴车轮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21/02 | 分类号: | B60B21/02;B60B21/1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杨依展;吴晓梅 |
地址: | 363000 福建省漳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辋 胎圈座 轮缘 凸筋 车轮轮辋 轮辋轴 内面 深槽 本实用新型 连接处位置 均匀间隔 轮胎接触 使用寿命 受力部位 轴线方向 不均匀 布设 受力 整车 重载 轮胎 变形 承载 行驶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15°DC车轮轮辋,它包括位于轮辋轴向中心的深槽、位于深槽两侧的15°倾斜的胎圈座和位于轮辋轴向两端并与胎圈座相连的轮缘,该轮辋内面对应胎圈座、轮缘及胎圈座和轮缘的连接处位置设有多条凸筋,该些凸筋沿着轮辋的轴线方向延伸,且该些凸筋沿轮辋内面周向均匀间隔布设。它具有如下优点:增强了轮辋主要受力部位胎圈座处的强度,不易造成与轮胎接触处的轮辋位置在车辆重载的情况下出现受力不均匀而变形失效的现象,同时也增加了轮胎行驶的稳定性,增加了整车可承载的重量,延长了轮辋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15°DC车轮轮辋。
背景技术
车轮通常包括轮胎、轮辋、轮辐及轮毂,轮胎安装在轮辋上,轮毂用来和车轴连接,轮辐的作用则是连接轮辋和轮毂。
传统的车轮为轮辋与轮辐组合焊接,轮辐为旋压减薄工艺,轮辋经过滚压成形后,母材略有减薄,减薄量在5%-15%之间,在轮胎充气安装后,受载荷作用下,特别是车辆在较起伏路面行驶,轮辋两侧轮缘及15°斜面(即胎圈座)容易因受力不均匀、轮辋母材减薄而导致强度不足,从而变形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15°DC车轮轮辋,其克服了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15°DC车轮轮辋,包括位于轮辋轴向中心的深槽、位于深槽两侧的15°倾斜的胎圈座和位于轮辋轴向两端并与胎圈座相连的轮缘,该轮辋内面对应胎圈座、轮缘及胎圈座和轮缘的连接处位置设有多条凸筋,该些凸筋沿着轮辋的轴线方向延伸,且该些凸筋沿轮辋内面周向均匀间隔布设。
一实施例之中:该些凸筋自胎圈座延伸至轮缘的轴向末端面与轮辋内面的相交处。
一实施例之中:该些凸筋延伸涉及整个胎圈座的宽度、整个轮缘的宽度及胎圈座和轮缘的连接处。
一实施例之中:该凸筋沿轮辋轴向的延伸长度为15-50mm。
一实施例之中:该凸筋的宽度为3-20mm。
一实施例之中:该凸筋的高度为0.5-2.0mm。
一实施例之中:该凸筋沿轮辋轴向的延伸长度为40mm。
一实施例之中:该凸筋的宽度为12mm。
一实施例之中:该凸筋的高度为1.2mm。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该轮辋在内面的胎圈座、轮缘及它们的连接处设有周向间隔布设的凸筋,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传统轮辋存在的不足,增强了轮辋主要受力部位胎圈座处的强度,即加强了轮辋对侧向作用力的承受力,不易造成与轮胎接触处的轮辋位置在车辆重载的情况下出现受力不均匀而变形失效的现象,同时也增加了轮胎行驶的稳定性,增加了整车可承载的重量,延长了轮辋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绘示了一种15°DC车轮的主视示意图。
图2绘示了一种15°DC车轮的左视示意图。
图3绘示了一种15°DC车轮的三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查阅图1至图3,一种15°DC车轮轮辋,包括位于轮辋轴向中心的深槽11、位于深槽11两侧的15°倾斜的胎圈座12和位于轮辋轴向两端并与胎圈座相连的轮缘13,该轮辋内面对应胎圈座12、轮缘13及胎圈座12和轮缘13的连接处位置设有多条凸筋10,该些凸筋10沿着轮辋的轴线方向延伸,且该些凸筋10沿轮辋内面周向均匀间隔布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正兴车轮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正兴车轮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287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生产轮圈的新型铝材
- 下一篇:一种高强度汽车轮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