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镜头模组及终端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26618.6 | 申请日: | 2018-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441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林君翰;李宗政;陈冠宏;周祥禾;詹明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7/02 | 分类号: | G02B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邓云鹏 |
地址: | 330029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座 镜头 镜头模组 弹性件 外螺纹 配合连接 内螺纹 本实用新型 底座方向 终端设备 螺纹孔 形变 挤压力 推顶 旋出 旋入 置入 成像 晃动 匹配 平行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镜头模组及终端设备,该镜头模组包括:镜头、底座及弹性件;其中,所述镜头设有外螺纹;所述底座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匹配,所述镜头和所述底座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的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镜头与所述底座之间,且在所述镜头与所述底座配合连接时,所述弹性件受到沿所述镜头置入所述底座方向的挤压力而产生形变。本实用新型提供镜头模组,当镜头与底座配合连接在一起后,弹性件可以一直提供一个平行于镜头旋入或旋出底座方向的弹力,将镜头和底座分别向两侧推顶,使得外螺纹与内螺纹接触紧密,从而避免镜头在底座内晃动,提高整个镜头模组的成像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头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镜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在当今社会中,数码相机、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带有摄像功能的终端产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这些终端产品的拍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些终端产品中,镜头模组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件。镜头模组通常包括镜头和底座。其中,镜头设置有外螺纹,底座设置有与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镜头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的配合锁入底座内,以便于镜头的固定及调焦。然而,外螺纹与内螺纹配合时,螺牙间存在着间隙,导致镜头与底座组装后容易摇晃,影响成像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及终端设备,旨在解决现有镜头模组中,镜头容易在底座内晃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头、底座及弹性件;其中,所述镜头包括沿镜头轴线方向依次设置的连接部和限位部;所述连接部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底座设有螺纹孔和限位孔,且所述限位孔与所述螺纹孔相通,所述螺纹孔的内螺纹与所述连接部的外螺纹匹配,所述镜头和所述底座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的配合连接在一起;当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螺纹孔配合连接时,所述限位部伸入所述限位孔内,且所述限位孔与所述限位部匹配;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镜头与所述底座之间,且在所述镜头与所述底座配合连接后,所述弹性件受到沿所述镜头置入所述底座方向的挤压力而产生形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镜头模组,当镜头与底座配合连接在一起后,弹性件可以一直提供一个平行于镜头旋入或旋出底座方向的弹力,将镜头和底座分别向两侧推顶挤压,使得外螺纹与内螺纹之间接触紧密,从而避免镜头在底座内晃动,提高整个镜头模组的成像质量。同时,所述镜头模组还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限位部和限位孔,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限位部与限位孔的配合可以限定镜头在径向上相对于底座晃动,进一步提高镜头模组的成像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孔之间为间隙配合,且间隙配合的公差值为0-0.01mm。
进一步的,所述镜头还包括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限位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相接;所述导向部为锥形结构,其中,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限位部相接触的端面的外径与所述限位部的外径相等,且沿着远离所述连接部的方向,所述导向部的横截面的外径逐渐减小。这样可以方案限位部进入限位孔内,提高镜头模组的组装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为O型垫圈,所述O型垫圈用于与所述镜头以及所述底座接触的端面为光滑端面。这样可以在镜头旋入或旋出底座时,减小弹性件对镜头的阻力,使得镜头模组的调焦等操作更加顺畅。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孔的孔底设有承载面,所述O型垫圈被挤压在所述镜头与所述承载面之间,这样可以避免O型垫圈裸露在镜头模组的外面,使得整个镜头模组更加美观。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面和/或所述镜头上设有与所述O型垫圈匹配的环形槽,所述O型垫圈安装在所述环形槽内,从而避免O型垫圈径向收缩变形,使镜头的旋转更加顺畅。
进一步的,所述O型垫圈外表面设有润滑涂层,以进一步提高镜头旋转的顺畅性。
进一步的,所述O型垫圈为橡胶垫圈或者硅胶垫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266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