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压浇铸铝液分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21708.6 | 申请日: | 2018-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066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发达;闫文利;刘学恩;魏帅;赵亮;祝慧娣;浦艳琰;缪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路米(无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8/04 | 分类号: | B22D18/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体 铝液分配器 低压浇铸 分液管 出液管口 进液管口 铸件 技术方案要点 本实用新型 辐射状分布 配套零部件 铝液铸造 倾斜设置 一端设置 进液量 注液 凝固 合格率 保证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压浇铸铝液分配器,属于铝液铸造的生产配套零部件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侧中心位置开有进液管口,所述管体的另一侧倾斜设置有若干分液管,并且分液管呈辐射状分布,所述分液管远离管体的一端设置有出液管口,并且出液管口的横截面积小于进液管口的横截面积,这种低压浇铸铝液分配器的优点在于向多个型腔均匀注液,保证每个型腔的进液量相同,使铸件的凝固程度相同,提高铸件的合格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液铸造的生产配套零部件,特别涉及一种低压浇铸铝液分配器。
背景技术
铝液分配器是一种重要的浇铸配套零件,浇铸成型是指将熔融态的金属溶液注入到模具中之中,等待金属溶液冷却成型之后,即得到需要的零件。铝液分配器主要用于向模具注入铝液。
公告号CN20179958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铝液分配器,包括扩张圆锥进口和扩张圆锥出口。这种铝液分配器虽然能够像模具中注入铝液,但是咋实际的生产工作中,为了追求生产效率和生产速度,一般采用多型腔多浇口的模具,一次成型多个零件,每有一个浇口都需要一个铝液分配器向其中注入铝液,不可避免每个铝液分配器的都存在差异,出现各个型腔进液量不同的情况出现,即各个型腔中铝液冷却时间都不同,同一时间开模的话,导致各个型腔中铸件的凝固程度不同的情况出现,降低铸件的合格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压浇铸铝液分配器,其优点在于向多个型腔均匀注液,保证每个型腔的进液量相同,使铸件的凝固程度相同,提高铸件的合格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低压浇铸铝液分配器,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侧中心位置开有进液管口,所述管体的另一侧倾斜设置有若干分液管,并且分液管呈辐射状分布,所述分液管远离管体的一端设置有出液管口,并且出液管口的横截面积小于进液管口的横截面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铝液从进液管口流入并充满管体,之后均匀分流到各个分液管中,最后从分液管的端部的出液管口注入到模具的型腔中,保证铝液均匀注入到每个型腔中,保证每个型腔的进液量相同,即各个型腔中铸件的凝固程度一致,有利于提高铸件的合格率,同时不再需要多个铝液分配器,减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分液管设置有四个,所述分液管呈对称布置,所述管体上设置有第一凹陷,所述第一凹陷位于相邻两个分液管所夹钝角的位置上;所述管体上设置有第二凹陷,所述第一凹陷位于相邻两个分液管所夹锐角的位置上,并且第一凹陷和第二凹陷对应管体内部的相应位置也呈同样的形状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种低压浇铸铝液分配器通过四个分液管同时向四个型腔供给铝液,为了降低铝液的流速,所以第一凹陷的顶端为钝角,增大铝液流动的路程,同时由于铝液本身相对粘稠,呈钝角设置,即铝液从管体流入到分液管的过程中,铝液受到的阻力相对较小,保证铝液顺畅的流动同时降低铝液的流速。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陷和第二凹陷的端部呈圆弧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弧与尖端相比就有更小阻力,进一步减少对于铝液流动的阻碍。
进一步的,所述分液管设置有弯曲部,所述分液管呈设置折线形设置,并且弯曲部的倒角呈圆弧状设置,所述出液管口呈圆形设置,所述进液管口的进液方向与出液管口的出液方向相互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铸件成型的要求,铝液需要以相对缓慢的速度注入到型腔中,所以分液管管呈设置折线形设置,为了增加铝液的流动路程,减缓铝液的流速,弯曲部呈圆弧设置,减缓铝液的流速的同时,还需要保证铝液顺畅地流动。
进一步的,所述出液管口处设置有环形布置的法兰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路米(无锡)有限公司,未经阿路米(无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217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负压上吸铸造装置
- 下一篇:负压上吸铸造装置的水冷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