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ED防侧漏光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16072.6 | 申请日: | 2018-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550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黄建中;李砚霆;宋均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弘凯光电(深圳)有限公司;弘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54 | 分类号: | H01L33/54;H01L33/58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12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漏光结构 透光胶体 胶体层 防侧 基板 遮光 出光面 包覆 通孔 本实用新型 上表面 朝外 漏光 射出 裸露 侧面 | ||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显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LED防侧漏光结构,包括基板、设于基板上的LED晶片、设于基板上且包覆LED晶片的透光胶体层,以及设于基板上且包覆透光胶体层的遮光胶体层,透光胶体层远离LED晶片的一侧具有对应LED晶片的出光面,遮光胶体层上设有裸露出光面的通孔,遮光胶体层的远离LED晶片的上表面高于出光面。本实用新型的LED防侧漏光结构通过在基板上形成包覆透光胶体层且具有裸露透光胶体层的出光面的通孔的遮光胶体层,遮光胶体层的上表面高于出光面,使得LED晶片发出的光线只能从通孔朝外射出,LED防侧漏光结构的四周发不出光,缩小了LED防侧漏光结构的出光角度,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LED器件的侧面漏光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LED防侧漏光结构。
背景技术
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能转化为光,是一种绿色能源。随着科学技术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LED背光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现有的LED器件多为大角度、四周发光、发光颜色单一、材料受限等,其这些特点在一些特殊的领域和场合的使用上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难以做到防止侧面发生漏光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防侧漏光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LED器件侧面发生漏光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LED防侧漏光结构,包括基板、设于所述基板上的LED晶片、设于所述基板上且包覆所述LED晶片的透光胶体层,以及设于所述基板上且包覆所述透光胶体层的遮光胶体层,所述透光胶体层远离所述LED晶片的一侧具有对应所述LED晶片的出光面,所述遮光胶体层上设有裸露所述出光面的通孔,所述遮光胶体层的上表面高于所述出光面。
进一步地,所述遮光胶体层包括设于基板上且围绕所述透光胶体层周圈的第一遮光部,以及设于所述第一遮光部与所述透光胶体层上的第二遮光部,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遮光部上,所述透光胶体层的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且与所述遮光胶体层接触的表面为水平面,所述出光面与所述第二遮光部的下表面相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侧壁与所述出光面的夹角大于等于90°且小于180°。
进一步地,所述基板的靠近所述LED晶片的一侧设有相互间隔的第一电极焊垫与第二电极焊垫,所述LED晶片设于所述第一电极焊垫靠近所述第二电极焊垫的一端上;所述LED防侧漏光结构还包括导线,所述LED晶片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焊垫电性连接,所述LED晶片的第二电极通过所述导线与所述第二电极焊垫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基板的远离所述LED晶片的一侧设有相互间隔的第一连接焊垫与第二连接焊垫,所述第一连接焊垫与所述第一电极焊垫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焊垫与所述第二电极焊垫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侧壁为直线形或者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LED防侧漏光结构还包括荧光颗粒,所述荧光颗粒分布在所述透光胶体层内。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截面形状呈圆形或多边形。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内径为0.05mm~10.00mm。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深度为0.05mm~5.00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ED防侧漏光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基板上形成包覆透光胶体层且具有裸露透光胶体层的出光面的通孔的遮光胶体层,遮光胶体层的上表面高于出光面,使得LED晶片发出的光线只能从通孔朝外射出,LED防侧漏光结构的四周发不出光,缩小了LED防侧漏光结构的出光角度,有效避免了LED防侧漏光结构的侧面漏光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LED防侧漏光结构的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弘凯光电(深圳)有限公司;弘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弘凯光电(深圳)有限公司;弘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160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cob光源结构
- 下一篇:光发射模组及成像设备